
先和大家纠正一下:昨天的文章我想表达的是加密生态(而不是比特币)每四年一个周期的状况有可能因为创业者的涌入和生态的爆发被打破。比特币每四年一个周期的状况以目前的形势看还看不出被打破的迹象。
这两天加密生态最引人注目的消息就是和马云密切相关的云锋金融购入了以太坊作为公司的战略储备。
根据网上的信息,马云个人持有云锋金融 11% 的股份,此外马云通过云锋基金又持有云锋金融 47.25% 股份。
从相关数据来看,马云在云锋金融中有着不小的话语权。因此网上很多文章把这个动作解读为马云战略部署了以太坊。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信息时,马上想到的是:既然是战略储备,为什么没有买一些比特币?接着,我想起马云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述过这样的观点(大意是):比特币没有什么价值,但区块链技术是有价值的。
在云锋金融公开发布的公告中,有这么一段话:
“将 ETH 纳入公司战略储备资产符合本集团在 Web3 等前沿领域的布局,并能够 为现实世界资产( RWA )代币化活动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持 。 ”
“为客户实现金融与科技的全面有机融合, 切实加强客户的服务体验与金融主权 。 ”
结合马云曾经的观点以及云锋发布的公告,我们再理解公司为什么买入以太坊而不买入比特币,原因就比较清晰了:
公司更多地是从技术设施的布局上考虑,而不是从财务投资方面考虑。
为 RWA 等业务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就意味着最好自己运营以太坊节点,争取区块打包;“加强客户的服务体验与金融主权”更意味着需要自己运营以太坊节点,争取区块打包。
除了云锋金融以外,在马云的商业版图中,这些年在加密生态更为活跃的是蚂蚁。蚂蚁前一段时间就大张旗鼓地宣布公司正在开发基于以太坊的二层扩展,准备布局 RWA 生态。
现在云锋金融的动作正好和蚂蚁遥相呼应。
我想起 Tom Lee 曾经说他相信银行未来会大量买入以太坊,因为银行为了施展自己的业务需要运营自己的以太坊节点。
云锋金融现在的行为就验证了 Tom Lee 曾经的预言。
从流动性的角度看,云锋是以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买入的以太坊,这样的操作就不太会因为价格波动轻易卖出,因此这样的买入会牢固地锁定以太坊的流动性。
根据云锋金融( HK 0376 ) 2024 年底的财务数据,它持有的总投资大概为 789 亿港币。这次买入的以太坊总金额约为 3.4 亿港币( 4400 万美元),放在它的整个投资版图中实在是个非常小的数目,占比连 0.5% 都不到。
所以说这次的投资对大众来说很搏眼球,但对公司来说基本上只是一次轻微的试水。
比较有意思的是它买入以太坊的价格。
根据信息,公司总共投入 4400 万美元买入了 1 万枚以太坊,那么均价就是 4400 美元左右。
联想起这一轮大量进场买入以太坊的其它公司们,它们(比如 SharpLink 、 BMNR 等)的初始购入价大概在 3000 美元 ~ 4000 美元,并且后续还在继续买入。
所以综合来看,这一轮进场的公司买入以太坊的价格区间大概在 3500 美元 ~ 4400 美元之间。
这个价格区间未来会对后续进入的买家形成一个心理暗示。
比特币的定价权已经从散户彻底转向了机构,现在这个趋势正在以太坊身上重演。
未来当越来越多机构以及基金入场购买以太坊时,我相信 3500 美元 ~ 4400 美元的这个心理暗示价就会成为它们的参考价。
现在市场在走牛,当这一轮牛市完结,下一轮牛市再启后,我估计以太坊的价格要再跌到 3500 美元以下恐怕就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