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市場最亮的星,非以太坊莫屬。
作為山寨的風向標,市場的聚光燈,終於再一次,打在了 ETH上。
時間來到 7月,事情迎來了轉機。突然間,以太坊變得炙手可熱,從2400美元飆升到3860美元,一口氣迎來了超過60%的漲幅。帶來的影響肉眼可見,Defi板塊月回報率超過40%,就連NFT也打破魔咒,總市值回升至60億美元上方,Cryptopunk被大額掃貨。山寨季似乎也在逼近,Coinmarketcap上的山寨幣季節指數一度達到了55,即在過去90天內,市值前100的幣種中有55個項目漲幅超過比特幣。
多重因素造成了 ETH的上漲,宏觀的轉好、政策的開放、機構的參與、自身的估值,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但即便如此,資本驅動,仍然是最主要的原因。
從玩法來看,以太坊金庫與比特幣金庫既有相似點也有差異點,一方面,上市企業通常都通過債權或股權融資快速積累資金實現持幣,但另一方面,相比傳統比特幣財庫依託市值溢價拉升股票獲利不同,以 SBET、BMNR為首的機構採用了質押生息的方式從中獲利,簡而言之,與第一種全面押注市值炒作、放棄實控業務的類型不同,持有量更多的機構在保有原有業務的同時,將以太坊視為一種投資方式,通過將其質押實現業務板塊的補充,而非替代。
政策敘事也利於以太坊發展。在剛剛通過的美國三大加密法案中,反 CBDC監管法案為加密貨幣奠定意識形態,清晰法案讓Defi有所保障,而已然立法的穩定幣天才法案直接利好穩定幣領域,可以認為,三大法案確立了加密貨幣在美國數字貨幣戰略中的主導地位,利好傳統機構的入局。在此背景下,穩定幣與RWA是當前共識的前景賽道,而以上兩者均以以太坊為核心承載。穩定幣市值中以太坊鏈上比例高達50%,RWA則更高,市值中有75億在以太坊上發行,市佔率達到58.7%。
這種不安也數據上也有所提現。從 Glassnode來看,以太坊價格在超過2400美元後轉入交易所的數據持續上升。驗證者隊列追蹤網站Validatorqueue數據也顯示,截至美國時間周二下午,約有 51.9 萬枚 ETH(按當前價格計算價值19.2億美元)正在排隊退出質押網絡。這是自 2024 年 1 月以來最大的退出隊列規模,導致提款延遲延長至9天以上。按照以往的經驗推斷,解除質押通常是拋售的前兆。此外,山寨指數的消退也反映出投資者正在從FOMO中逐步恢復理性。
這實際上已然體現出本次上漲與此前的不同,從本質來看, ETH正在重走BTC的老路,定價權逐步由加密巨頭過渡至華爾街機構側,在此之前,ETH未迎來巨震是由於持有量分散以及吸引力不足,但如今,隨著監管放開,機構買盤正在加速這一過程。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即便有高達51.9萬枚的ETH正在退出以太坊POS,但同樣有35.7萬枚 ETH正在等待進入網絡,這一新需求多來源於儲備金庫企業。而根據Bitwise CIO Matt Hougan 的預測, ETP和財務公司明年將購買價值200億美元的 ETH,按目前的價格計算,相當於 533 萬枚 ETH,相當於同期淨新增供應量的7倍。
客觀而言,現如今的加密市場,從中期來看,並不存在明確的利空。降息近在咫尺、立法持續推進、新投資者不斷增加,以此角度而言,即便如今上漲動力不足,但大跌也缺乏基礎。當然,局部的回調與見頂也必然存在,在關鍵位置予以對衝將是更為謹慎的作法。
遺憾的是,如果以太坊的上漲純屬由 ETF或是機構推動,或許ETH會和BTC走向同一劇本,在溢出效應有限的前提下,亟需資金回血的山寨季,不知何時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