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通,比特鏈視界
2025年11月3日,由於Balancer被盜導致資產管理不善,造成Staked Stream 9300萬美元的損失。穩定幣xUSD脫錨,並在隨後幾天不斷擴大跌幅,截至發稿,xUSD僅0.1758美元。
這場由 Stream Finance 引發的連鎖反應,迅速演變為對 DeFi 協議中 「Curator(管理者)」 角色的信任危機。據 DefiLlama 數據顯示,自 10 月 30 日以來,Curator 管理的金庫總鎖倉量(TVL)已從 103 億美元驟降至 75 億美元,大量資金在恐慌中出逃,表明市場正加劇對該模式風險的擔憂。
川普加密貨幣顧問戴維・貝利警告:DeFi 借貸領域的信貸危機正演變為加密貨幣流動性危機。若無法提供保證金追繳所需抵押品,或對衝操作失效,風險從去中心化金融(DeFi)蔓延至中心化金融(CeFi)的可能性極高……希望事態不會發展到這一步,但仍需保持謹慎,規避交易對手風險。
而就在 Stream 暴雷餘波未平之際,Morpho Labs 的危機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焦慮。其數億美元規模的金庫使用率觸及 100% 紅線,因清算機制延遲產生 70 萬美元壞帳,被迫在 Arbitrum、Plume 等鏈暫停提現。
Aave執行長Stani Kulechov 批評 Morpho 的託管模式將風險集中在共享資金池中,並將其與Aave的獨立市場進行了對比,引發了更廣泛的DeFi討論。
什麼是DeFi Curator?有哪些Curator?Curator帶來的利弊和警示有哪些?
一、什麼是DeFi Curator?
DeFi Curator 可以翻譯成DeFi 管理者。Curator 指的是在去中心化金融協議中,非核心協議團隊但有能力打造、維護策略性金庫(Vault)或資產配置模型的個人或團隊。在 DeFi 領域,他們通過專業知識、分析和工具,為用戶篩選、評估、整合和呈現最有價值的信息、機會和項目。他們就像是DeFi世界的 「博物館策展人」 或 「專業買手」,因此,DeFi Curator 也可以翻譯成 DeFi 策展人。
DeFi Curator 扮演著雙重角色:他們從其他代幣持有者那裡獲得委託的治理權,然後表達自己的意見並在治理投票中運用這種權力。他們的角色類似於資產經理。他們會提出合適的資產配置策略:如持有哪些資產、如何優化收益、如何確保資金安全等。他們既要保證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的財務穩健性,又要維持支出和投資之間的平衡。
另外,他們還有另一個關鍵作用:保證協議安全。因此,此類關鍵職能通常由多方籤名團隊負責,該團隊由團隊成員和信譽良好的外部機構組成,有時還會與專業機構合作。
DeFi Curator 是市場上的新興力量,但目前主要依賴於成熟的報酬模式:
-
針對持續性任務(例如參數管理)的定期合同(按月或按年);
-
一次性支付用於臨時幹預措施(例如,代碼審核);
-
協議收入分成(例如,Morpho 上的資金池費用)。
區塊鏈固有的低轉帳成本和易於代幣化的特性,為管理者開發新的融資方式提供了支持。
二、市面上有哪些重要的DeFi Curator?
當前的 DeFi 生態中,DeFi Curator 模式已廣泛應用於金庫管理、流動性挖礦、合成資產發行等場景。
1.MEV Capital TVL:9.5577億美元
本次Stream引發的DeFi信任危機與MEV Capital 密不可分。MEV Capital 是 Stream Finance 生態中頭部合作 Curator ,二者通過 「策略授權-資金託管-收益分成」 的商業協議形成深度綁定。作為 Stream 重點引入的專業機構,MEV Capital 負責管理其核心收益金庫的資產配置。
MEV Capital 用兩大操作將Stream推向了深淵:MEV Capital 將超 60% 的託管資金(約 1.05 億美元)投入不透明的鏈下加密貨幣期權市場,採用 「賣出波動率」 策略 —— 即通過出售看漲 / 看跌期權賺取權利金,本質是賭市場維持窄幅震蕩。這種策略在平穩期可獲得穩定收益,但一旦遭遇極端行情,將面臨巨大風險;通過遞歸借貸將實際資金槓桿率提升至 5 倍,使 1.75 億美元託管資金形成 8.75 億美元的交易敞口。當 Balancer 被盜事件引發市場暴跌時,其期權頭寸觸發大規模爆倉,虧損迅速穿透保證金層,直接吞噬用戶本金。
Stream採用的關鍵機制就是遞歸循環(Recursive Looping),Stream 自身說明其策略中包括將資產不斷循環借貸/再投入,以提升資本效率。但這也增加了系統性風險、導致槓桿風險。
匿名鏈上交易員「Cbb0fe」曾發出警告,稱Stream的鏈上數據顯示,xUSD的支持資產僅約1.7億美元,而借款額卻達到了5.3億美元,通過該協議的「遞歸循環」策略,槓桿率超過了4倍。Stream在最近一篇為該策略辯護的文章中解釋說: 「遞歸循環是指協議循環使用自己的資產來獲取利率差。」
然而,當用戶發現 Stream 涉嫌從利潤中積累了一筆未公開的「保險基金」時,爭議爆發了:化名 chud.eth 的用戶指責該團隊保留了「60% 的未公開費用」,並且沒有將其與該團隊聲稱要防範的策略適當分開。Stream回應稱,其意圖「是讓這些資金始終用作保險基金」,並援引了內部溝通和投資者更新,但承認他們在「保險基金的運作方式方面不夠透明」。
2.Re7 Labs TVL:2.7972億美元
Re7 Labs 與 MEV Capital 都是 Stream 的頭部 Curator 。Re7 Labs 管理的資金規模一度佔 Stream 總鎖倉量的 25% 以上,約 1.25 億美元。
這1.25 億美元主要面向三大高風險領域:Balancer 流動性池中有 6500萬美元,未配置任何去中心化保險;新興公鏈挖礦中部署 4000萬美元,存在智能合約漏洞和項目跑路風險;鏈下永續合約部署 2000萬美元,採用 10 倍以上槓桿進行多空交易。
就在昨天,MEV Capital 和 Re7 Labs 在 Lista DAO 平臺管理的資金池利用率觸及 99%,已觸發強制清算。
3.Gauntlet TVL:20.18億美元
Gauntlet 的運作邏輯核心是將 AI 決策置於嚴格的人工可控框架內,通過 AI 驅動的量化分析技術,為 Aave、Compound、Uniswap 等頭部協議提供風險參數校準、策略合規審核與危機應急處置服務,填補了傳統 Curator 模式中 「風險管控缺位」 短板。
在 deUSD 脫錨事件中,Gauntlet 緊急暫停 Compound 的提現功能,通過 「鎖倉止損」 避免壞帳擴散,類似操作較 Aave 的人工幹預快 3 小時,減少損失約 1.2 億美元。
4.Steakhouse Financial TVL:12.98億美元
Steakhouse 通過將美國國債和私人信貸資產引入 MakerDAO,推動了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行業的興起。
Steakhouse 利用 Morpho 的基礎設施,通過在 Morpho 不同的借貸市場中分配和再平衡存款,打造機構級收益策略。這使他們能夠專注於自身的核心專長:穩定幣、複雜的風險分析和投資組合優化。因此,Steakhouse 已成為 Morpho 上規模最大的穩定幣風險管理機構,並成為金融科技公司、交易所和機構創建具有 DeFi 後端的穩健穩定幣收益產品的供應商。
Steakhouse Financial 現在是 Morpho 上最大的管理者,管理著以太坊、Base、Katana、Polygon、Unichain 和 Arbitrum 上的 48 個金庫,每年產生超過 50 萬美元的經常性收入。
5.K3 Capital TVL:4.8242億美元
K3 Capital 的定位為機構級 Curator,專注於為機構與個人用戶提供合規化的鏈上資產配置與風險管控服務,區別於 Stream Finance 等側重散戶用戶的收益聚合平臺,其服務更聚焦專業投資者與機構資金的精細化管理需求。
其標誌性案例是與去中心化槓桿借貸協議 Gearbox Protocol 的深度合作。通過 Gearbox 獨創的 「池到帳戶(pool-to-account)」 模型,K3 Capital 推出定製化 USDT 信用市場,借款用戶可使用 USDT 抵押獲取最高 10 倍槓桿,資金投向 Ethena、Sky、Pendle 等合規性較高的 DeFi 協議。
根據 ChainUnified 的數據,K3 Capital 管理資金鎖倉(TVL)2.246億美元,部署於Avalanche、Unichain、Binance、Ethereum、BOB五大區塊鏈。
三、Curator 的利弊和警示
Curator 由於其較高的專業能力,可以幫助用戶降低投資門檻,不必理解複雜的槓桿機制等,即可輕鬆入場。Curator 通常是有研究與模型能力的團隊(基金、風險實驗室等),能根據市場波動、鏈上數據、清算風險,動態調整參數。例如 K3 Capital 為 Gearbox 設計的 USDT 信用市場策略,用戶僅需存入資產即可享受 8%-12% 的年化收益,較自行操作收益提升 3 倍。
但許多 Curator 使用複雜的循環或合成資產結構,這就增加了風險。如Stream採用的關鍵機制就是遞歸循環,一旦市場出現信心危機或外部衝擊,這種「循環借貸+多協議抵押」結構就會非常脆弱。
Curator 也存在透明度問題。多數 Curator 僅披露歷史收益,對關鍵風險信息刻意隱瞞。Stream 用戶直到暴雷後才知曉,MEV Capital 的實際槓桿率達 5 倍、xUSD 支持資產僅 1.7 億美元卻有 5.3 億美元借款。
Curator 還存在資產過度中心化帶來的風險。Stream 暴雷前,MEV Capital 與 Re7 Labs 管理的資金佔總 TVL 的 85%,且二者均重倉 Balancer 協議,一旦 Balancer 被盜,即波及 Stream 本身。
因此,DeFi Curator 的未來發展方向一定是以高透明度為基礎的。Curator應主動披露其策略構造、抵押物、槓桿倍數、清算機制等。資產的真實抵押狀況、債務結構、再抵押鏈條,應當可被外部驗證。Curator 也應該摒棄高槓桿的賭徒心態,注重長期價值投資。用戶則需要通過鏈上數據判斷 Curator 是否可靠。
結語
Stream 暴雷已經四天,但能否重啟、能否妥善償還資產、能否恢復信任等問題還有待觀察,Stream 仍然生死未卜,整個加密行業對於DeFi的信任度也驟然低點。
泡沫雖美,卻終究會破裂。Curator 是普通用戶和 DeFi 金融之間的橋梁,Curator 不應將收益最大化最為終極目標,而是應該聚焦真正的長期價值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