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Filippo Franchini,Web3 Foundation,編譯:OneBlock+
Polkadot 是一個創新的多鏈區塊鏈平臺, 旨在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和共享安全性。 本文將詳細探討 Polkadot 的安全機制, 特別關注其核心(core)和鏈上(on-chain)系統如何為 rollups 提供共享安全, 以及平行鏈協議如何確保整個網絡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Polkadot 的安全架構
Polkadot 的安全機制依賴於其 獨特的核心和驗證者(validators)系統。 Polkadot 的平行鏈(parachains)通過核心與中繼鏈(relay chain)連接, 每個核心由一個由 5 個驗證者(dots) 組成的小組守護,這些小組每分鐘在核心之間輪換, 並每 4 小時更換一次成員。
一級鏈(L1)向核心發送帶有一些證明的區塊候選(block candidates)。 當核心中的 3/5 驗證者 接收並驗證數據後,L1 區塊候選被 備份到 Polkadot 中繼鏈。 (圖中:橙色,R1)
此後, 核心被佔用 (圖中:紅色), 備份者會分發一些糾刪碼 (用於重構信息以便進一步檢查和處理爭議)和區塊候選回執(CR,記錄到中繼鏈中) 給核心外的驗證者。
Polkadot 的 BABE(區塊生產算法)會選擇一個區塊作者, 將區塊候選回執包含在後續的中繼鏈區塊中(圖中:藍色,R2),核心變為可用狀態, 用以接收後續候選信息進行備份。
在沒有異步支持的 Polkadot 1.0 版本中, L1 區塊每 12 秒被納入中繼鏈,核心驗證者執行時間為 0.5 秒。
在 Polkadot 1.0 中, 一個 L1 鏈可以佔用一個核心最多 2 年。
平行鏈協議概述
原文:https://wiki.polkadot.network/docs/learn-parachains-protocol
平行鏈協議通過一個可以重複並行進行的過程,將一個平行鏈的區塊從創建到納入中繼鏈。 該協議允許網絡高效分片,同時保持強大的安全性保證。 Availability and Validity(AnV)協議從可用性和有效性的角度描述了 平行鏈 協議。
主要角色
驗證者(Validators) :負責驗證平行鏈區塊的有效性證明(PoV), 確保在指定時間段內 PoV 的可用性。 驗證者在鏈上有保證金, 行為不端時可能被部分或全部沒收。
收集者(Collators) :創建 PoV 供驗證者檢查。 創建 PoV 需要熟悉特定 parachain 的交易格式和區塊創作規則, 並擁有完整的狀態訪問權限。
平行鏈協議的主要階段
納入流程(Inclusion Pipeline) :收集者將平行鏈區塊(parablocks)連同 PoV 發送給驗證者。 驗證者檢查 parablocks 是否遵循狀態轉換規則,並籤署結果。 獲得足夠正面結果後,區塊被備份並納入中繼鏈,但仍需批准。
審批過程(Approval Process) :驗證者進行額外檢查, 如果通過,平行鏈區塊會被批准。
數據可用性和有效性協議(AnV)
AnV 協議從另一角度審視平行鏈協議, 強調 parablock 在納入最終中繼鏈前必須是可用和有效的。 分為五個階段:
-
納入流程中的三個階段 :平行鏈階段、中繼鏈提交階段、可用性和不可用性階段。
-
批准流程中的兩個階段: 任務分配和二級(有效性)檢查、鏈選擇。
Polkadot 通過其核心和驗證者系統,以及平行鏈協議,提供了強大的安全機制, 確保網絡的高效運作和區塊的有效驗證。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協議的不斷優化, Polkadot 有望在區塊鏈互操作性和共享安全性領域繼續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