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有请全球区块链商业理事会中国及日本事务顾问Emily Parker上台演讲,他的主题是《2025 Web3 trends in the US and Asia》。
Emily Parker: 各位早上好,非常高兴受邀在此与各位相聚,非常感谢大家光临今天的活动。
在今天的演讲时,我希望能够和大家探讨一些全球不同地区的监管趋势,尤其是美国以及亚洲的监管趋势。因为从过去一年间,在监管方面全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想探讨一下美国以及亚太地区监管最新的动态。
因为我们自己是在美国,我相信大家也听到了美国一直在探讨的主题,美国已经进入了Crypto新纪元,主要是新一届总统上台。因为很多年以来,大家一直在批评美国对于Crypto是非常不友好的,但是现在整个业界总体的风向是觉得美国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在这里大家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亲自问,凡此种种在多大程度上只是一个信号,在多大程度上是代表实时致之(音)的监管变化,我觉得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没有答案。所以在这里的话,我希望通过这张幻灯片给大家做一个展示,美国现在所发生的一些加密领域的大事件。
其中,第一个就是美国证监会主席Gary Gensler主席已经下台了,证监会将会迎来新一届主席,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美国证监会主席Gary Gensler在美国的Crypto世界里并不是非常受欢迎,他被视为对加密手段强硬,而且在执行方面非常强硬。
二是SAB121也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公告《会计公告第121号》,现在也已经被废除了。
三是,加密货币工作小组在美国已经成立了。
现在大家对美国所谓的加密新纪元感觉非常兴奋的同时也有一系列的争议,其中包括总统所推出的Meme币,哪怕是那些在加密行业从业的,对总统的Meme币也并不是非常欢迎,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担心散户投资者因此而亏钱,这不利于美国加密货币的发展。除此之外,美国还计划设立战略加密储备,有些人对这个计划也进行了批评,很多人之所以不喜欢这个想法,是因为不仅仅储备中只包含比特币,也就是说它会是战略加密储备,也会包含一些AltCoin,所很多人对这个想法并不是非常受欢迎。
(如图所示)这张幻灯片再次展示了为什么美国受到了很多批评,这是因为所有美国证监会对于Crypto行业或领域所发起的案件,很多关键点在于美国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法规,但是相反它是以执法来代替监管,但是这样的情况现在正在发生变化。
比如说像Ripple、Coinbase、Consensys、Cumberland、Kraken等很多执法行动被撤销了,但这只是撤销了一部分案件,并不意味着整个监管全方位的变化。
正如我所说的,香港有非常完整的监管框架,大家都知道,在香港的讨论就是怎么样平衡监管和发展,对企业来说不要过于严格,香港这点做的非常好。去年到现在,有很多变化,以前有2个持证,现在将近10家。我也听到过路线图,大家非常乐观。HashKey是今天的主办方,也一直在说基金项目,在香港会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发展。同时,还有加密货币的免税,对家族办公室私募股权基和对冲基金有很多情况,相信大家都会比我更了解,这是我注意到的一些大变化。
稳定币是一件大事,就算大家知道稳定币不是大的市场,也没有很多立法区,很多地区有稳定币的立法。12月会向立法会提交稳定币的草案法案,还会有沙盒及其他的安排,香港稳定币的立法会很快出台,但并不知道确切的时间,可能是5月,可能实行在9月。接下来第三第四季度会看到第一批在香港发行的受监管的稳定币。
香港稳定币草案非常思虑周全,需要以法定资产储备的方式保留全面的储备。同时,也有一些规定,比如说法定资产币高质量、高流动性,这些都非常重要,所有监管当局都在想,不想让稳定币纯粹让银行来运营,万一这背后没有100%的储备,或者没有非常好的盈利空间,这其实是非常大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和其他地区都在做这些监管。
日本非常有意思,和香港一样,非常欢迎数字资产,同时也非常严格。日本政府和监管者非常欢迎加密资产,同时也非常多地讨论Web3,想让日本成为Web3的核心地区。为什么在日本没有更多动态呢?答案非常简单,就是税。日本的税是很大的问题,现在对于加密税可能是高达55%,这非常难,日本和香港、新加坡、迪拜这些地方要进就非常难,现在有讨论减税,减到将近20%,这是大的变化,对日本来说是开天辟地的变化。同时也在讨论加密ETF可能成为可能性,这些变化都在非常积极地推进,我也会继续关注税的问题。
日本其实是第一个最早推出稳定币法规的主要经济体国家,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为这些规定非常非常严格也非常非常死板。比如说USDC已经在日本推出,这是一件大事,终于看到日本立法监管开花结果了。另外一个新闻大家也非常感兴趣,就是日本的交易所Coincheck12月份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在美国,很少有交易所上市,基本上都是基于币的,比如说Coinbase、Coincheck这些上市对于日本的交易所全球化非常有借鉴意义,同时还有索尼,索尼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动态,这也是日本大企业进入到加密圈的例子。
接下来说一下老钱(Old Money),在接下来的圆桌讨论中,也会讨论这个问题,但他们的钱并不是加密的资产,可能是银行资产,在代币化、真实世界资产中很多银行都讨论了代币化。
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些数字,基本上是美国的情况,其实在亚洲也在发展,更好地积攒。比如说摩根大通、高盛、巴克莱等,花了很多注意力、钱在加密圈当中,其中大问题是当年硬要看RWA的代币化,但这些是不是真的加密?这可以了解,加密到底是什么样的运行情况。
接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大家也都了解,上市公司也用比特币作为资产储备,持有比特币,这是很多非典型交易者进入到比特币世界的契机,比如养老金,以及有很多普通交易者因为很多原因不愿意或者害怕直接买比特币,现在可以用微策略/策略是代持和再投资方面的领袖,这是非常重要的投资发展。
接下来再多谈一点,可以看到,最大的机构持股者都是通过一些机构,比如说通过微策略可以像买股票一样,这是他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投资方式。显然,微策略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支股票,这周五在美国股市一片血红,没有做得很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微策略还是逆势上涨,可以在股票市场当中一枝独秀,比特币可以成为风险对冲的资产,现在微策略是更软的公司,并不是那么技术,是比特币保存库的角色,非常高度依赖比特币。
如果大家有微策略的话,会更好地理解比特币所谓的崩盘和价格下降。
另外,为什么这里有溢价?可能有人说当中有这样的办法,大家会觉得这是一种天方夜谭,对于宏观的政策等等。另外一点是不是健康?有一家公司占这么大的比额。回到前面的数据当中来,一家公司持有这么多比特币是不是合适呢?因为比特币本身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另外大家在问,微策略是非常复杂的公司,他是非常高明的公司,有着非常复杂的对冲风险的金融架构,很多微策略模仿者对于风险的管控没有像微策略/策略公司本身这么好。
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些信息,不知道在亚洲会不会也发生这样的情况,比如说上市公司也会持有比特币的资产,为加密前的资本提供了更多机会。
很高兴再次来到香港,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