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號,下午15時48分,一個神秘的地址(0xAa760D53541d8390074c61DEFeaba314675b8e3f),突然在以太坊鏈及多個二層鏈、兼容鏈上接收來自老牌DeFi協議Balancer金庫中的大量代幣。
  
 
短短數小時,黑客就大量得手,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盜走了價值過億美刀的各種數字資產。
17時19分起,黑客開始向其他地址分散盜取的資金。
  
 
截至寫這篇文章時(約22:30左右),黑客的第一接手地址上還存留有價值9500多萬美刀的各類代幣。
  
 
關於黑客究竟是利用了什麼漏洞,目前還沒有具體的說法。不過教鏈看到,至少有兩點信息:
第一,只有v2版本合約存在該漏洞。最新的v3版本暫時沒有被盜。
第二,漏洞是在v2池子的智能合約代碼上。不是管理私鑰洩露。
  
 
教鏈下午看到這個重大突發事件的時候,內心是感到十分震驚的。為什麼?
在教鏈的心目中,Balancer是和Uniswap、Aave、Compound等老牌DeFi協議並駕齊驅的DEX產品(去中心化交易協議,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問下deepseek,教鏈在此不再贅述)。它在DeFi賽道的份量,應當說是很重的,也算所謂「DeFi藍籌股」之一。而且,它的發展基本和Uniswap是同步開始的——2018年提出概念,2020年初隨著DeFi概念的提出同步上線v1,2021年初發布v2,2024年底v3上線……
如今Balancer被盜,又在傳統意義上4年牛市周期的尾部,這一事件對行業信心的打擊可能是巨大的,而且很可能造成漣漪效應——DeFi藍籌被盜,引起對DeFi安全性的質疑;而DeFi(去中心化金融)又是以太坊以及所有智能鏈的最大敘事;以太坊和全部智能鏈面向傳統資本的一個最有機會的突破口就是所謂的金融結算層……
現在如果連老牌DeFi藍籌都會塌,那麼其他DeFi是不是早晚也有塌的危險?如果DeFi都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下,那麼智能鏈的金融結算層敘事還成不成立?如果所謂去中心化只會讓發生黑客事件時,所有人都只能眼睜睜看著束手無策、無計可施,那麼去中心化金融給金融帶來的究竟是風險更大一些,還是收益更大一些?如果這一系列問題遭受連環質疑,那麼口碑崩壞的可能就不僅僅是Balancer,不僅僅是DeFi,而是整個智能鏈,甚至是整個加密行業了。
作為老牌協議,Balancer把所有頂級DeFi產品能做的安全審計、Bug懸賞等工作都做了。它的崩裂,讓所有DeFi包括頂級產品,都陷入了不能自證的死結:都是一樣的專業審計,一樣的安全手段,你咋就能保證你的產品就不會被黑客攻破呢?
科學的、嚴謹的答案只能是:無法保證。
既然無法保證,那麼一旦發生黑客事件,又有什麼緊急措施可以控制或者挽回損失的嗎?
答案看起來也只能是:沒有 —— 因為協議是「去中心化」的,運行協議的鏈也是「去中心化」的。
一旦搞什麼緊急措施,那就是自絕於「去中心化」這個區塊鏈行業的敘事了。
  
 
既無法保證絕對安全,又無法在發生問題時控制損失,那麼以這樣的行業特點,該如何打動傳統金融的大資本,敢於把大額資金上鏈,放到這些協議裡面來呢?
即便是教鏈,也不由得為自己把一些資產放到了Balancer之外的其他DeFi協議裡而感到一種子彈貼臉飛過的驚悚感。
一著不慎,可能就會遭受到傾家蕩產的滅頂之災。
常在河邊走,又難免不溼鞋。
小心駛得萬年船,依然可能會翻船。
其實就挺無解的。
可想而知,這事的餘震將會對目前風聲鶴唳的市場造成何種惡劣的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