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ndrew Kang,Mechanism Capital联合创始人;翻译:比特链视界xiaozou
我最近得以了解Tom Lee的ETH投资理论,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荒谬的金融文盲论调大集合。接下来让我们逐一剖析。
Tom Lee的理论基于以下五点:
稳定币与现实资产代币化采用;
数字石油类比;
机构将购买并质押ETH为其资产代币化网络提供安全性保障,并作为运营资本;
ETH市值将等同于所有金融基础设施公司价值总和;
技术分析。
1、稳定币与现实资产代币化采用
该论点认为——稳定币和资产代币化活动增长应推动交易量上升,继而推高ETH手续费/收入。表面看似合理,但只要花几分钟核查一下数据,便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自2020年以来,代币化资产价值与稳定币交易量已增长100-1000倍。Tom的论点根本就是误解了价值积累机制,可能让你误以为手续费会同比缩放,但事实上其实际水平与2020年几乎持平。
原因如下:
以太坊网络升级使交易效率得到提升;
稳定币及代币化资产活动流向其他链;
低流通性资产代币化几乎不产生手续费。代币化价值与ETH收入非直接正相关。某人可代币化1亿美元债券,若其每两年交易一次,能为ETH产生多少手续费?约0.1美元?单笔USDT交易产生的手续费都要更多。
即便代币化万亿美元资产,若其流动率低下,可能仅能为ETH增加10万美元价值。
区块链交易量与手续费会增长吗?会的,但大部分手续费将被业务拓展能力更强的其他区块链捕获。在传统金融交易上链领域,其他竞争者正积极抢占机会。Solana、Arbitrum和Tempo已斩获早期重大成果。甚至Tether也在支持两条新链Plasma与Stable,两者都意图将USDT交易量转移至自有链。
2、数字石油类比
石油是大宗商品。经通胀调整的实际油价一个多世纪以来始终在相同区间波动,仅有周期性冲高回落。我同意Tom将ETH视为大宗商品的观点,但这并非利好。不知Tom在此试图论证什么!
3、机构将购买并质押ETH为其资产代币化网络提供安全性保障,并作为运营资本
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否已在其资产负债表中配置ETH?没有。
是否有机构宣布相关计划?也没有。
银行会因持续消耗能源而囤积汽油吗?不会,因占比过小,需要时直接购买即可。
银行会购买其使用的资产托管服务商的股票吗?不会。
4、ETH市值将等同于所有金融基础设施公司价值总和
我的意思是,这再次暴露了对价值积累机制的根本误解,纯属妄想。
5、技术分析
我其实是技术分析的忠实拥护者,并认为客观运用技术分析极具价值。但遗憾的是,Tom似乎正在用技术分析随意画线来佐证其偏见。
客观审视此图表,最显著的观察是以太坊处于多年震荡区间。这与原油价格过去三十年在宽幅区间内波动的特性并无二致。我们不仅处于区间震荡,近期更触及区间顶部后未能突破阻力。
若要说差异,以太坊的技术面实则偏空。我不能排除其长期维持在1,000-4,800美元区间的可能性。资产过往出现抛物线式上涨,绝不意味着其将无限持续。
长期ETH/BTC图表同样被误读。该货币对确实处于多年震荡区间,但过去几年主要受制于下跌趋势,近期仅在长期支撑位出现反弹。此下跌趋势的驱动因素在于:以太坊叙事已饱和,且基本面无法支撑估值增长。这些基本面因素并未改变。
以太坊的估值主要源于金融文盲效应。公平地说,这确实能创造可观市值(参见XRP)。但金融文盲所能支撑的估值并非是无限的。宏观流动性维持了ETH市值悬浮,然而除非发生重大组织变革,否则很可能注定持续的表现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