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未購買過模因幣。
並非因為他錯過了潮流,而是因為他專注於完全不同的東西——願景。
Karnika E. Yashwant ,在Web3領域被譽為「KEY先生」。他14歲便輟學,如今,他已是一位身價極高的企業家,創立了多家Web3企業,並擔任區塊鏈行業多個項目的戰略顧問。
他管理著多家擁有150多名員工的公司,辦公地點位於杜拜——他稱這座城市為未來的數字自由之都。
與許多追逐周期的人不同,KEY先生的策略從來都不是去追逐下一個暴漲股,而是出於信念。而這一切都始於一個原則: 真正了解你買的是什麼。
他說:「我投資的時候,不在乎明天的價格是多少,我只在乎十年後的價值。」
超越波動性的願景
在最近的一次談話中,KEY先生詳細闡述了他對市場的看法,以及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會犯錯。
他的方法看似簡單: 屏蔽噪音,關注基本面 ,像機構投資者一樣投資,而不是像追逐熱點的人那樣盲目跟風。
他曾在以太坊價格100美元時買入,後來又在3500美元時買入,至今仍持有。他曾目睹以太坊價格跌破1000美元,但他毫不猶豫地繼續持有。
為什麼?
「 我認為以太坊被低估了——一直以來都是如此。而比特幣在我看來是百萬美元級別的資產,只是目前尚未達到這樣的價格水平。 」
他的策略並非受市場狀況左右,而是基於既定的框架。
當散戶投資者還在糾結比特幣是會漲到 17.5 萬美元還是跌回 4.5 萬美元時,KEY 先生已經考慮到了未來五步的走勢。
「買入時才能賺錢,賣出時則不然,」他說道,這與羅伯特・清崎 (《窮爸爸富爸爸》作者) 的觀點不謀而合。
「如果你買入某樣東西是因為你了解它的未來價值,那麼你已經獲得回報了。只是價格還沒跟上而已。」
為什麼零售業會虧損
KEY先生在描述大多數投資者失敗的原因時直言不諱。
「他們天生就沒有贏的本能,」他說。「他們想要富有,但他們沒有準備好成為那種能夠承受痛苦、在不確定中保持冷靜、或在混亂中保持清醒思考的人。」
他這麼說並非出於輕蔑,而是因為他親眼目睹了數百個周期中這種情況的發生,也目睹了人們為了短期炒作而放棄穩健的策略。
「每個人都說,『如果我在2012年就買了比特幣,我現在就發財了。』但他們不會。大多數人會在價格跌到2倍或5倍的時候就賣掉,因為他們沒有信心。」
在他看來,財富不是靠追逐潮流積累起來的,而是靠成為能夠經受住潮流考驗的人而積累起來的。
KEY先生投資策略的支柱
KEY先生不隨波逐流,他遵循的是一套個人準則。這套準則經受住了市場崩盤、泡沫和虛假信息的考驗。
以下是他的方法論基礎:
第一,自己做研究
KEY先生不依賴網紅或病毒式傳播的故事。他的每一項投資都基於深入的個人研究。
不是淺嘗輒止的閱讀,而是對技術、團隊、代幣經濟學和時機的深刻理解。如果他無法解釋其價值,他就不會投資。
第二,了解聰明錢
零售業是被動的,而機構投資者則是戰略性的。
KEY先生默默觀察著資本的流動——耐心積累,不張揚地在社交媒體上炫耀。他搶在眾人之前建倉,並在眾人察覺之前離場。
第三,以十年為單位思考
他不在乎某項資產下個月下跌40%,他關心的是十年後它的價格走勢。這種長遠眼光讓他能夠把握市場優勢,而其他人則會因為短期波動而恐慌。
第四,信念勝於便利
經受住市場波動需要的不僅僅是策略,更需要信念。KEY先生投資的不僅僅是資產,而是他願意等待的結果。
第五,拉遠鏡頭,保持安靜
最重要的決定往往不是買什麼,而是忽略什麼。
KEY先生精簡了他的社交圈,精心篩選信息,並將注意力集中在真正有價值的信息上,而非無關的信息。
第六,絕非模因幣
KEY先生從未買過任何一種「模因幣」。並非因為他不懂玩法,而是因為他根本沒參與其中。
在他看來,「模因幣」代表的是賭場式的炒作心態,而非真正的價值。
「如果你想快速獲得多巴胺刺激,那就去交易。但不要把這和積累財富混為一談。」
他的投資——從比特幣和以太坊到精選的長期基礎設施項目——都基於實用性、遠見和宏觀信念。
正是這種心態讓他每個賽季都取得了勝利。
最後的話
加密貨幣領域沒有捷徑可走,沒有神奇的代幣,也沒有什麼「千載難逢」的致富秘訣。但關鍵在於清晰的思維模式。KEY先生的故事不在於搶佔先機,而在於始終保持正確的判斷。
正如他所說:
「你不會先變得富有再獲得成功。你會先獲得成功,然後才變得富有。」
在這個世界上,成功首先是一種心態,其他一切都隨之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