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做空者James Chanos已正式結清其持有11個月的Strategy公司($MSTR)與比特幣的對衝交易,這意味著他針對比特幣相關股票及Strategy這一標杆個股的高調做空操作畫上了句點。
機構空頭頭寸的平倉屬於趨勢反轉信號,這或許表明比特幣儲備類公司的至暗時刻已成為過去 。
近幾周,比特幣儲備類公司生態可謂飽受重創。
多數相關企業的股價較今年早些時候的高點大幅下挫,分析師此前紛紛建議投資者做空Strategy等個股,並鄭重警示, 比特幣儲備類公司領域已出現泡沫,且隨時可能毫無預兆地破裂 。
但就在做空壓力達到頂峰之際,轉機或許即將出現。上周六,比特幣債券公司(The Bitcoin Bond Company)執行長、加密貨幣儲備領域資深專家Pierre Rochard宣稱,比特幣儲備類公司的熊市正「逐步走向終結」。
在他看來,機構空頭頭寸平倉是業內最明確的信號之一,這意味著市場風向可能正在轉變: 「預計市場仍會持續波動,但這種信號正是趨勢反轉所需出現的關鍵信號。」
雖說這還遠不到值得大肆慶祝的地步,但對於那些長期在負面情緒中掙扎、還受調整後淨資產值(mNAV)問題困擾的投資者而言,這份希望就如同久旱逢甘霖般珍貴。
而James Chanos正是這些空頭持有者中的核心人物。這位知名投資者向來對所有與比特幣沾邊的資產秉持牴觸態度。
此次他結清持有11個月的Strategy與比特幣對衝交易,也 宣告著他針對這家「企業囤積比特幣標杆企業」的高調做空正式落幕 。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微策略公司(MicroStrategy)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已超64萬枚,且仍在持續逢低增持。這般操作仿佛其創始人Michael Saylor從未聽過「風險管理」這一概念。
Chanos在X平臺證實了這一操作,此事隨即在加密貨幣推特圈引發熱議,諸多討論「當前是否已觸底」的話題帖迅速刷屏。 他發文稱:「鑑於不少人前來問詢,我在此確認,已於昨日開盤時結清了邁斯特裡與比特幣的對衝交易頭寸。」
與此同時,機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正悄然改變。傳統金融巨頭紛紛入局,它們不再是唱衰者,而是 成為了行業利益相關方、市場參與者,更重要的是,它們還躋身加密貨幣儲備創新者行列 。
摩根大通近期在貝萊德現貨比特幣交易所交易產品(ETF)相關業務上的布局,以及近期密集曝光的一系列託管與清算合作協議,都表明企業對比特幣的接納已不再是「狂野無序的探索」,而是逐漸成為企業董事會層面的戰略決策。
無論是推動交易所交易產品資金流入、調整儲備收益策略,還是將數字資產與現實世界證券同等評級,這場變革都在悄然推進。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比特幣儲備類公司很快就能擺脫波動困擾。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監管政策的反覆,仍是懸在比特幣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但像Chanos這類知名質疑者結清重磅空頭頭寸,其意義絕非單純的資金流動那麼簡單, 這更是一個重要的市場心理轉折點 。
無論對比特幣價格而言,還是對機構敘事來說,信號都十分明確: 至暗時刻或許已然過去 ,而行業下一篇章的書寫者,將不再是以往那些熟悉的面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