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场的转折点

2025年11月下旬,美国股市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反转。尽管英伟达(Nvidia)发布了超出预期的季度财报,但市场未能如预期般反弹,反而加速下行。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更广泛经济压力的信号。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1月20日大幅下跌386点,收于45,752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滑1.5%,收于6,500点附近;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达2.16%,收于22,000点左右。尽管当日早盘一度上涨,道指高点反弹超过700点,标普上涨1.9%,纳斯达克一度涨2.6%,但午后卖盘涌现,导致全线收跌。英伟达股价从开盘涨5%转为收跌3%,凸显投资者对高估值科技股的疑虑加深。

这一现象并非源于美联储政策预期——债券市场仍显示12月降息概率超过70%。相反,它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的担忧,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疲软、私人信贷领域的“蟑螂”风险,以及高风险债券利差的快速扩大。这些因素交织成网,推动比特币等风险资产暴跌约三分之一,抹去今年大部分涨幅。主流媒体如CNBC倾向于将比特币下跌归咎于美联储可能推迟12月25个基点的降息,但这一解释忽略了更深层的结构性问题。数据显示,比特币从10月6日峰值12.5万美元跌至11月21日的约8.46万美元,跌幅达33%。 这一轮下跌并非单纯利率敏感性,而是风险偏好整体收缩的镜像。

劳动力市场的隐忧:贝弗里奇曲线的扁平化

理解当前市场动荡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市场动态,而非科技股的短期波动。贝弗里奇曲线(Beveridge Curve)作为衡量职位空缺率与失业率关系的指标,正显示出“扁平化”迹象。这一曲线通常呈向下倾斜,反映经济扩张时空缺增加、失业减少的反向关系。但2025年9月数据表明,曲线趋于平坦:职位空缺率维持在4.3%左右,失业率小幅升至4.44%,匹配效率下降。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延迟发布的9月就业报告显示,非农就业增加11.9万个,超出预期的5万个,但这掩盖了更严峻的现实:连续两个月机构调查显示就业净减少,家庭调查就业岗位进一步萎缩。

这一扁平化源于结构性摩擦:技能错配加剧,企业招聘转向“挖角”已就业者,而非失业人口,导致空缺岗位难以填补。圣路易斯联储的一项研究指出,自2010年以来,职位空缺激增,但2025年下半年匹配效率降至疫情前水平以下。 零售巨头如Target和Home Depot的财报强化了这一趋势:Target警告消费支出放缓,Home Depot报告建筑业需求疲软。即使沃尔玛第三季度盈利超出预期,其管理层也强调“消费者谨慎支出”已成为常态。这些数据并非孤例,而是贝弗里奇曲线扁平化的宏观镜像,预示招聘放缓可能演变为大规模裁员。

经济学家对此观点分歧。乐观派如高盛的David Mericle认为,失业率稳定在4.3%附近,工资增长温和(平均时薪年增3.5%),支持“软着陆”叙事。 但悲观者警告,扁平曲线类似于2008年前兆:当时匹配效率下降引发了信贷紧缩。美联储波士顿分行行长Susan Collins表示,劳动力市场“处于正确位置”,但需警惕下行风险。 如果11月数据(预计12月发布)证实这一趋势,失业率可能升至4.5%以上,推动美联储转向更激进宽松。

私人信贷的“蟑螂”效应:蓝鸥资本的警示

劳动力市场疲软的连锁反应正放大私人信贷领域的风险。这一被称作 “影子银行”的3万亿美元市场 ,本应填补传统银行退出的空白,却因“垃圾贷款”泛滥而暴露脆弱性。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10月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警告:“看到一只蟑螂,就意味着还有更多。” 此言不虚:2025年已见多家私人信贷支持的企业破产,如汽车融资公司Tricolor(损失1.7亿美元)和零部件供应商First Brands。

蓝鸥资本(Blue Owl Capital)事件成为导火索。该公司11月初宣布合并两个私人信贷基金:市值171亿美元的公开交易基金OBDC与17亿美元的非交易基金OBDC II,旨在“消除重复成本”。但细节曝光后引发恐慌:OBDC II投资者在合并期间无法赎回资金,且需以OBDC股价(折价20%)交换份额,相当于强制损失高达20%。 投资者抗议汹涌,律师事务所Glancy Prongay & Murray启动证券欺诈调查。 蓝鸥迅速于11月19日取消合并,称“当前市场条件”不宜推进。 OBDC II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恢复季度赎回,但这一退让暴露了更深问题:赎回压力已达临界点。

私人信贷的“蟑螂”效应源于杠杆和不透明。基金高度杠杆化(平均杠杆率4-6倍),资产多为中型企业贷款,这些企业对劳动力成本敏感。随着贝弗里奇曲线扁平,企业利润承压,违约率升至2.5%(高于2024年的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互联性增强:欧洲和欧盟银行对私人信贷敞口达数百亿美元,若赎回潮引发火售,将传染整个体系。 蓝鸥事件并非孤案:UBS的O’Connor基金10月已面临巨额赎回,迫使类似“延长假装”策略。业内人士如Ares联合总裁Kipp deVeer承认,“组合健康,但市场情绪敏感”。

这一事件标志私人信贷从“黄金时刻”转向“痛苦交易”。布隆伯格情报分析,2025年私人信贷发行量达5700亿美元,但赎回加速导致流动性枯竭。 如果美联储不干预,违约率可能升至5%,重演2020年疫情冲击。乐观观点如阿波罗执行官John Cortese所言,“这不是系统性风险,而是周期调整”。但戴蒙的“蟑螂”隐喻提醒:不透明放大不确定性,投资者应警惕传染。

高风险债券利差的警铃:三钩债券的急升

私人信贷不透明性通过高风险债券市场显现。 垃圾债券(junk bonds)利差——风险债券收益率与国债的差值——是市场风险偏好的晴雨表。 2025年10月7日起,三钩债券(CCC级及以下,风险最高)利差急升:从8月底的约800个基点(bp)扩大至11月20日的约850bp,涨幅27bp,而整体高收益债券仅扩13bp。 ICE BofA CCC及以下高收益指数期权调整利差(OAS)显示,流动性压力显现:销售遇阻,价格波动加剧。

这一急升与比特币峰值重合:10月6日比特币触顶12.6万美元,随后三钩利差与加密资产负相关性达-0.75。 原因在于杠杆交易:投资者从高风险资产撤资,寻求避险。三钩债券违约率已达4.2%,高于历史均值3.5%,受消费相关行业拖累,如次贷和零售。 PineBridge Investments全球固定收益主管Steven Oh指出,“一丝问题迹象即引发谨慎”。

与私人信贷的关联显而易见:影子银行资产多为类似垃圾级贷款,赎回压力迫使基金抛售公开市场债券,加剧利差扩大。摩根士丹利估计,到2029年私人信贷规模将达5万亿美元,若三钩利差突破900bp,将触发系统性卖盘。 分析师分歧:Janus Henderson认为,利差紧缩可持续,因企业盈利强劲(标普500第三季度盈利增13.4%)。 但高盛警告,贸易关税可能推高通胀0.5-0.75个百分点,进一步压低风险偏好。

美联储的十字路口:12月降息的博弈

美联储政策预期本应稳定市场,但当前数据制造了两难。9月会议后,联邦基金利率降至3.75%-4%,连续两次25bp降息。 然而,11月会议纪要显示,委员会内部分歧加剧:鹰派如堪萨斯城联储主席Jeffrey Schmid担忧关税通胀,鸽派如达拉斯联储副主席Lorie Logan主张进一步宽松。 CME FedWatch工具显示,12月降息概率从10月的98.9%降至11月21日的约67%,反映数据不确定性。

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10月29日强调,12月降息“远非定局”。 纽约联储主席John Williams周五言论提振市场,他表示“近期有空间进一步降息”,将利率降至中性水平(约3.5%-3.75%)。 理事Philip Jefferson补充,就业下行风险大于通胀上行,但需“缓慢推进”。 然而,Morningstar首席经济学家Preston Caldwell预测,鉴于9月数据“未如预期恶化”,12月或跳过。

劳动力疲软支持降息,但通胀顽固(核心PCE 2.6%)和政府关门数据空白加剧不确定。德意志银行维持25bp降息预测,但称“接近抉择”。 若跳过,2026年第一季度或补降;若实施,则强化软着陆信心。但鲍威尔需弥合分歧,避免2023年类似异议重演。

比特币与风险资产的镜像:从繁荣到崩盘

比特币暴跌是上述压力的浓缩。11月21日价格跌至8.46万美元,较10月峰值缩水33%,抹平2025年全部涨幅。 并非美联储单一因素:杠杆清算放大波动,交易所如Coinbase的永续期货杠杆达10:1,导致小幅回调引发连锁抛售。 ETF流出18亿美元,反映机构撤资。

与三钩利差的相关性揭示本质:风险容量收缩。比特币作为高贝塔资产,对私人信贷赎回敏感——影子银行崩盘将抽干流动性。标准渣银行估计,若比特币跌破9万美元,持币公司(如MicroStrategy)半数持仓将“水下”。 101Blockchains预测,年底价格区间10-13.5万美元,依赖减半效应和机构采用。 但Siebert Financial分析师Brian Vieten视之为“牛市修正”,历史上有五次20-30%回调。 悲观者警告,若私人信贷危机深化,比特币或跌至2.5万美元,重演2018/2022年75%崩盘。

专家洞见与展望:风险厌恶的深层含义

当前市场回潮风险厌恶,听起来熟悉——类似于2022年紧缩周期。Target、Home Depot和TJX的财报预示消费冷却,盖过英伟达的AI乐观。CEO Jensen Huang重申Blackwell芯片需求“爆棚”,否认AI泡沫,但股价反转显示投资者优先经济基本面。

Edward Jones高级策略师Angelo Kourkafas认为,英伟达财报“支持AI叙事”,但短期回报存疑。 Investing.com分析师Thomas Monteiro称,AI革命“远未峰值”。 但Vanguard债券主管Sara Devereux警告,2026年仅1-2次降息,达中性水平。 路透社分析,私人信贷“黄金叙事”褪色,蓝鸥事件预示痛苦交易。

展望2026年,若贝弗里奇曲线进一步扁平,三钩利差破900bp,私人信贷违约潮或引发系统性事件。美联储需权衡:降息安抚就业,或持稳控通胀。投资者转向防御:黄金作为避险首选,中央银行2025年购金创纪录。 欧洲股市或受益集中风险分散。 最终,平均(Beverage)主导Nvidia,经济周期而非科技泡沫决定走向。

  • Related Posts

    12月降息概率上升 美股比特币可能迎来一波主升浪

    11月25日,全球市场迎来一剂“强心针”。原本还在担心通胀反…

    去中心化社交协议的三大支柱:身份、存储与发现机制

    在 Web2 时代,社交网络以平台为中心,用户数据被锁定在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issed

    12月降息概率上升 美股比特币可能迎来一波主升浪

    •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0 views
    12月降息概率上升 美股比特币可能迎来一波主升浪

    去中心化社交协议的三大支柱:身份、存储与发现机制

    •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0 views
    去中心化社交协议的三大支柱:身份、存储与发现机制

    加密货币出逃:为何资金正在撤离比特币

    •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0 views
    加密货币出逃:为何资金正在撤离比特币

    囤币公司 还能撑多久?

    •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0 views
    囤币公司 还能撑多久?

    为什么大部分长期玩合约的散户最终归宿是归零?

    •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3 views
    为什么大部分长期玩合约的散户最终归宿是归零?

    得到以太坊基金会钦点的Brevis在布什么局

    • jakiro
    • 25 11 月, 2025
    • 2 views
    得到以太坊基金会钦点的Brevis在布什么局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