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化股票能否真正實現去中心化?

作者:Monty Munford,來源:Cointelegraph Magazine,編譯:Shaw 比特鏈視界

加密貨幣本應代表自由——無需許可的網絡、不可篡改的所有權、任何政府或中介機構都無法隨意撤銷的資產。至少,這是中本聰的夢想——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現實的衝擊,這一願景已經逐漸褪色。

在所有其他理想主義日漸式微之際,股票代幣應運而生,它們為特斯拉、蘋果和亞馬遜等傳統股票披上了光鮮亮麗的數字外衣。突然之間,加密貨幣領域發現自己被套上了華爾街的監管枷鎖。

目前結構下的股票代幣,例如Kraken、Robinhood以及未來Coinbase的代幣,其去中心化程度就跟高盛的董事會會議差不多。它們是數位化且代幣化的,但用戶必須通過KYC才能獲取;它們只能在白名單地址之間轉移,發行方可以隨意凍結或撤銷它們。簡而言之,它們根本不是真正的加密貨幣。它們只是披著數字外衣的證券,在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化裝舞會上玩著變裝遊戲。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擺脫中心化代幣這種尷尬的困境,走向一個擁有代幣化特斯拉股票就像持有ETH或BTC一樣自由的未來?或許更難的問題是:這樣的未來真的可能實現嗎?

什麼是代幣化

當人們談論「股票代幣」時,他們常常將截然不同的金融工具混為一談:代幣化的上市股票、代幣化的國債,甚至代幣化的私營公司股份。實際上,它們 都屬於證券代幣的範疇:這些金融工具依託區塊鏈技術運行,但仍受證券法的約束

代幣化公司Stobox的聯合創始人兼營運長Ross Shem說話毫不留情。

他表示:「試圖將代幣化證券視為原生加密資產是幼稚且危險的。這些代幣受證券法約束,需要進行KYC身份驗證,並且必須遵守投資者保護標準。它們與加密貨幣唯一的共同點是底層技術,而不是理念、監管和文化。」

對Shem來說,去中心化這種表述是錯誤的。「從加密的角度來看,真正的去中心化與受監管的金融工具是不相容的。你可以使用零知識證明或智能合約來實現自動化和隱私保護,但你無法擺脫規則的約束。證券型代幣不會變得更『加密』。相反,傳統金融將變得更『區塊鏈』。」

代幣化股票只是數字借據嗎

這種區別很重要,因為 如今的股票代幣本質上就是借據 。中心化發行方必須遵守證券法,這意味著要嵌入諸如KYC、僅限白名單的轉帳和可撤銷合約等限制。這就像披著創新外衣的「去中心化鬧劇」。

Zekret Labs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Darren Franceschini表示:「在沒有去中心化的情況下將股票包裝成代幣,只會重新創建帶有更光鮮亮麗軌道的舊系統。」

他補充道:「要使代幣化股票真正成為加密資產,需要在協議層實施去中心化的託管和合規性檢查,而不是盲目信任單一發行人。只有這樣,代幣化股票才能繼承區塊鏈的核心優勢:透明度和抗審查性。」

AI、DeFi和股票代幣的真正去中心化

那麼,真正去中心化的特斯拉代幣會是什麼樣子呢? 它將在無需許可的情況下進行轉移,一旦進入錢包就不可更改,可以無縫接入DeFi協議,並抵禦監管機構或發行方的審查

換句話說,它會像比特幣那樣運作:所有權絕對,控制權完全掌握在持有者手中。

Paper Ventures普通合伙人Danish Chaudhry表示:「正如股票等這類現實世界資產(RWA)的本質一樣,這裡的問題實際上不應該是如何實現去中心化,而應該在於該資產是否能夠在去中心化生態系統中不受限制地使用、組合和集成。如果一項資產可以在錢包之間自由轉移,並且無需徵求任何人的許可即可接入DeFi,那麼它就是加密資產。如果做不到,它就只是一個數字包裝而已。」

雖然現有系統能做到這一點,但難度很大,Gaia AI聯合創始人Shashank Sripada認為,人工智慧(AI)很可能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
Sripada表示:「真正的機會在於去中心化的AI Agent本身就充當合規層,自動執行KYC、監控資金流動並在鏈上透明地顯示警報。這將監管從政治瓶頸轉變為一種協議功能。這是通過代碼而非法令進行的自我監管,更接近加密貨幣賴以建立的文化。」

股票代幣化可能處於去中心化發展階段

當然,去中心化並非二元對立,而 如今的股票代幣穩穩地處於高度中心化的一端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發行方可能會放鬆限制,監管機構可能會試行沙盒,甚至可能出現混合方案。

最大的障礙在於法律層面 。股票是全球監管最嚴格的金融工具之一,大多數司法管轄區都要求中心化發行。如今,任何試圖發行完全無需許可的特斯拉代幣的嘗試,在監管機構的審查下都將胎死腹中。

Chaudhry補充道:「除非股票是由上市公司直接在鏈上發行,持有人擁有直接分紅等權利,否則它們永遠不可能真正實現去中心化,因為中間發行方控制著底層資產。」

這就是悖論: 加密貨幣的價值所在——無需許可、不可篡改、抗審查——正是監管機構不允許股票具備的特性 。在法律調整之前,去中心化的股票代幣在技術上仍然可行,但在法律上卻被禁止。

話雖如此,情況正在迅速變化。本月早些時候,Galaxy Digital成為首家在Solana區塊鏈上直接進行股票代幣化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與衍生品或包裝產品不同,每個代幣都擁有股東的全部法律和經濟權利。

納斯達克本周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規則變更申請,允許其提供具有與普通股票相同的法律和經濟權利的代幣化股票。

合成股票代幣與流動性問題

加密貨幣從來就不以尊重法律界限而聞名。Synthetix和Mirror等DeFi協議過去並沒有直接將特斯拉股票代幣化,而是嘗試鑄造與特斯拉股價掛鈎的合成資產。這些合成資產不賦予所有權或股息,但確實提供了投資敞口——而且無需許可。

然而,即使是合成市場也面臨障礙。流動性就是其中之一。sTSLA 代幣在2021年逐步淘汰之前,總共完成了798筆交易。

Aava合伙人James Bernard 解釋了為什麼代幣化大宗商品以及代幣化股票往往落後於其他RWA類別。「與房地產契約或國債不同,商品需要可靠的託管、存儲和驗證,這增加了複雜性和成本。另一個重大挑戰是流動性,」他說道。 「傳統商品市場受益於深度期貨和衍生品生態系統,而代幣化版本缺乏可比的市場深度。在平臺解決託管、合規和流動性障礙,並吸引散戶、機構和行業參與者之前,大宗商品在代幣化採用方面將繼續落後於其他資產類別。」

這同樣適用於股票;如果沒有深度的二級市場,代幣化就有可能仍然只是一個小眾實驗

由於多個發行者推出相互競爭的特斯拉代幣,並將資金分配到越來越小的資金池中,流動性受到進一步影響。

股票代幣化的法律問題

對於律師來說,這場爭論揭示了所有權含義上的根本矛盾。Web3服務公司Gunnercooke合伙人James Burnie解釋道:「股票代幣化的問題在於,其資產——股權本質上是中心化的,而且通常有具體的規定,誰可以擁有一家公司的股權。即使在阿聯這樣的模式下,代幣『就是』股權,監管機構也要求識別所有者,這實際上帶來了中心化因素。」

他認為,去中心化的並非所有權本身,而是具體的權利,例如股息索取權。然而,這引發了更深層次的問題:持有者通過代幣化股權究竟「獲得」了什麼?僅僅擁有股票代幣並不意味著你擁有了公司,也不意味著你擁有了獲得股息的固有權利。

代幣化RWA交易平臺Swarm聯合創始人 Timo Lehes 也認同這種做法:「並非所有代幣化都是相同的。投資者應該始終了解資產如何上鏈以及他們擁有哪些權利。例如,如果發行公司破產,代幣持有者會怎樣?因此,雖然中心化發行方的股票代幣永遠不會「純粹去中心化」,但它們的設計可以兼具兩者的優勢:既能兼顧受監管市場的保障,又能兼顧DeFi的效率和自由。」

華爾街會更加密化,還是加密貨幣會更華爾街化

華爾街與Web3的碰撞不可避免。 代幣化並非曇花一現,而是資本市場的下一個篇章 。但如今的股票代幣只是過渡性的,而非變革性的——更像是經紀商欠條的升級版,而非原生的加密貨幣資產。

當三大因素齊頭並進時,突破就會到來: 監管框架認可區塊鏈作為原生結算層;保護投資者但又不妨礙組合性的混合結構;以及使合規與隱私相兼容的加密技術進步。 只有到那時,股票代幣才會從數字包裝跨越到真正去中心化的資產。

  • Related Posts

    全天候交易時代來臨?貝萊德探索將ETF「代幣化」

    作者:董靜,華爾街見聞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探索將交易…

    RWA:現實世界資產的鏈上IPO與再組合

    撰文: Paolo & Andy @VDX TL;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代幣化股票能否真正實現去中心化?

    • By jakiro
    • 12 9 月, 2025
    • 3 views
    代幣化股票能否真正實現去中心化?

    全天候交易時代來臨?貝萊德探索將ETF「代幣化」

    • By jakiro
    • 12 9 月, 2025
    • 2 views
    全天候交易時代來臨?貝萊德探索將ETF「代幣化」

    Hyperliquid的穩定幣USDH:控制權爭奪戰

    • By jakiro
    • 12 9 月, 2025
    • 2 views
    Hyperliquid的穩定幣USDH:控制權爭奪戰

    RWA:現實世界資產的鏈上IPO與再組合

    • By jakiro
    • 12 9 月, 2025
    • 0 views
    RWA:現實世界資產的鏈上IPO與再組合

    觀點:Layer2僅依託以太坊安全繼承支撐不起生態繁榮

    • By jakiro
    • 12 9 月, 2025
    • 2 views
    觀點:Layer2僅依託以太坊安全繼承支撐不起生態繁榮

    加密資產金庫革命

    • By jakiro
    • 12 9 月, 2025
    • 2 views
    加密資產金庫革命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