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陳默,BV DAO創始人 來源:X,@cmdefi
關於 Aave v4,一點總結,很多問題早就改該,也有一些規劃似乎是老 DeFi 的倔強。是否每個大協議都應該發條鏈?
1. 統一流動性層
-
將所有資金供給和借出都集中管理,使得流動性不會分散在不同模塊。
-
允許協議在未來方便地添加或移除功能模塊,而不需要遷移流動性,為長期擴展提供了便利。
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在 Aave V2/V3/V4 的選項卡中來回切換,也不需要像當初 V3 升級時候那樣要手動把資金從 V2 遷移到 V3。
2. 模糊控制利率功能
Aave V4 提議採用全自動利率,能夠調整利率曲線斜率。當前的設定由治理機制控制,不僅增加了治理負擔,還降低了資本效率。模糊利率設計用於主動控制利率曲線的轉折點,使其根據市場狀態動態調整。基本利率將根據市場需求上升或下降,以此優化供應者與借款人的利率。
這一點是早就應該優化的,笨重的利率模型和冗長的治理流程已經讓 Aave 苦不堪言,在之前 $CRV 被惡意做空事件中 Fraxlend 就已經以算法控制利率遙遙領先了,在資金被借空利用率過高的情況下優先償還了利率模型更加健康的 Fraxlend 借款。
3. 流動性溢價機制
V4 引入「流動性溢價」概念,根據抵押資產的風險狀況 ( 如中心化程度、市場風險等 ),動態調整借款利率。面對較高風險的抵押品,借款成本相對提高,反之,風險較低則有助於降低借款成本。
這一點是一個比較好的風險管理功能,許多山寨幣在鏈上仍然有借貸需求,風險分級是可取的策略。
4. 推出智能帳戶 (Smart Account) 和金庫 (Vault)
大幅改善用戶體驗,允許用戶使用單一錢包管理多頭寸。智能帳戶旨在解決 V3 的一個主要用戶體驗問題:使用 e-mode 或隔離資產借款時,需要用多個錢包管理頭寸。
引入智能帳戶後,用戶可用一個錢包創建多個子帳戶,大大簡化協議交互。智能帳戶還能實現用戶呼聲較高的「金庫」功能。用戶可以在智能帳戶中抵押資產借款,抵押品被鎖定但不會進入流動性池,降低了風險溢出。
這也是非常好的、早就該出現的體驗升級。
5. 動態風險參數配置
支持為單個資產創建獨立的風險配置,降低清算風險。引入自動化資產下架機制,簡化治理流程。
-
V3 的風險參數調整 ( 尤其是清算閾值 ) 影響所有用戶,降低閾值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清算,治理成本高。
-
V4 引入動態配置功能,新的借款使用新配置,已有用戶仍使用原有配置。
-
配套推出自動化資產下架機制,治理層觸發後,系統逐步調低資產的清算閾值直至歸零,效果相當於該資產無法再完成借貸業務,等同於人工下架但簡化了治理流程。
6. 引入超額債務保護機制,防止不良債務擴散
共享流動性模型的一個弊端是資產積累超額債務會傳染,V4 引入新機制追蹤資不抵債頭寸,自動核算累積的超額債務,當超額債務超過既定閾值,相關資產自動失去借款能力,防止壞帳擴散。
7. 提供與 GHO 穩定幣的原生集成
-
支持在流動性層原生鑄造 GHO。
-
引入 GHO「軟清算」AMM,仿照 crvUSD。
-
引入 GHO 緊急贖回機制,應對極端脫錨情況。
-
允許存款人選擇以 GHO 形式獲取利息,協議將利息轉換為 GHO 的抵押品,增強 GHO 穩定性。
8. Aave Network
Aave 計劃推出一個新的網絡層,作為 GHO 穩定幣和 Aave 借貸協議的核心樞紐。
-
使用 GHO 支付費用。
-
以 Aave V4 為樞紐。
-
$AAVE 作為去中心化驗證者 / 排序器的主要質押資產。
-
通過 Aave Governance V3 由社區控制該網絡與以太坊的接口和交互。
-
廣泛使用帳戶抽象
-
從 Ethereum 繼承網絡安全性。
Aave Labs 表示會持續關注一層和二層網絡的發展,為 Aave 社區選擇最合適的技術方案。
關於 Aave Network 充斥著現在老 DeFi 倔強的味道,從目前公布的資料和狀態來看,這似乎是連團隊自己都沒想好的一個決定,要做 L1 or L2?怎麼做?是否真的有必要?對於這些問題我是打問號的。
其實唯一比較明確的就是 Aave 未來始終是要打穩定幣市場這個硬仗了,所有的規劃都在為 GHO 創造場景。
由於這一輪應用層創新的匱乏,似乎真的是一輪屬於基礎設施的牛市,每個項目不帶個 Layer 都不好意思去融資,有了「Layer」 估值一下子就上去了,而 DeFi 協議做大了以後是否真的有必要都去搞一條鏈,從目前看還很遠,從我的角度來看,以太坊似乎就是那個鏈上的金融中心,不是說離開這裡不行,而是對於一些對性能沒有過度依賴的項目,似乎除了讓自己變得「看起來更有用」離開以太坊自己做一條鏈對使用產品的用戶來說沒有更多的提升,反而在初期有可能降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