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美政府的加密扼喉行動從何而來 哪些機構參與

a16z 聯合創始人 Marc Andreessen 在參加11月28日的Joe Rogan播客上透露,因與加密相關,30 位科技創始人被美國的銀行關閉帳戶。為此,12月6日a16z crypto發表社論討論了” Debanking: What you need to know” (Debanking,你需要知道的事情)。0xjs@比特鏈視界編譯,全文如下:

「Debanking」(關閉銀行帳戶)多年來一直在幕後進行,但如今又重新成為公眾討論的話題,許多個人、政策制定者、公司,以及對美國創新來說最重要的企業家都站出來談論這個問題。由於加密貨幣行業和特定機構在這場討論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現,這裡簡要解釋一下這一現象,以幫助區分信號和噪音。

但首先,「debanking」是什麼?

簡而言之,debanking是指守法的個人或實體意外失去銀行關係,甚至可能被踢出銀行系統。

debanking不同於某個實體因經過某些調查或其他程序被懷疑或確認從事欺詐、洗錢或其他非法活動而失去銀行服務的情況。

debanking可以在沒有任何明顯調查、詳細解釋或提前通知的情況下發生,不為實體提供足夠的時間來轉移資金。最重要的是:沒有正當程序、上訴程序或其他追索權。

這為什麼重要?

我們已經制定了公平的銀行規則,試圖確保人們不會因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國籍、種族、宗教等受到歧視。但這些規則並沒有限制銀行(或其監管機構)隨意拒絕或撤銷某人的銀行服務權利。

因此, debanking可以被特定政治行為者/機構用作一種工具或武器,未經正當程序,系統性地用來對付私人或行業。 想像一下,如果政府僅僅因為政治立場或某些武斷原因而決定誰能或不能獲得電力……而無需解釋、調查、通知或提供補救措施。debanking就是這種情況。

為什麼要debank?

並非所有銀行帳戶的關閉都是「debank」。銀行可以出於多種理由關閉客戶的銀行帳戶,包括他們認為這些客戶從事可疑活動。銀行還可以主動選擇通過限制對某些個人、行業或商業模式的敞口來減少監管合規成本和工作量。

然而,這種合法活動並不是引發debanking擔憂的原因。相反, 許多debanking擔憂來自監管機構非法行使權力的報告,這些監管機構對銀行施加不當影響,以取消某些行業的客戶,或取消那些與政治當局不喜歡的政治派別或利益相關的客戶。 這使得這些監管機構能夠對行業施加權力,儘管國會從未授權過這種權力。

銀行通常會默許這種壓力,因為它們不想與監管者發生衝突。許多銀行也不想處理合規問題,即銀行監管機構可能對它們施加的額外檢查,因為它們不遵守規定。

「扼喉行動」從何而來?

2013 年,美國司法部被發現啟動了一項針對某些企業的欺詐和洗錢調查,這是總統金融欺詐執法特別工作組的一項政策舉措。這標誌著政府戰略的轉變:政府不再針對個別公司的不法行為,而是向銀行和支付公司發出傳票,要求他們提供有關其客戶經營高風險或政治上不受青睞但合法的業務的信息。

換句話說, 政府利用監管不正當地「切斷」金融服務渠道並關閉帳戶,目的是扼殺政府不喜歡的行業的企業 (美國銀行業貿易協會美國銀行家協會當時的負責人觀察到了這一點)。2014 年,Frank Keating(美國銀行家協會前總 裁兼執行長、前俄克拉荷馬州州長、華盛頓兩黨政策中心董事會名譽主席)在《華爾街日報》的專欄文章中指出:

當你成為一名銀行家時,沒有人會給你頒發徽章,也不會給你穿上司法長袍。那麼為什麼司法部要告訴銀行家要像警察和法官一樣行事呢?司法部的新調查,稱為「Operation Choke Point」,要求銀行識別可能違法或只是做一些政府官員不喜歡的事情的客戶。

由於法律、國會和機構的強烈反對,該計劃於次年被關閉。

如今, 「Operation Choke Point 2.0」這個短語有時被用來指政府切斷「政治敵人和不受歡迎的科技初創企業」的銀行業務 。或者用其他人的話來說,這個術語指的是銀行「切斷與被視為政治上不正確、極端、危險或越界的客戶的關係」。無論這個術語如何定義,它都是一個影響政治光譜兩端和整個政治光譜實體的問題。

有哪些機構參與?

「扼喉行動」的內部運作——以及任何其他相關或後續系統性旨在剝奪特定實體或行業銀行服務的努力——此前並不為人所知,因為調查(如果有的話)都是閉門進行的,而《信息自由法》請求仍懸而未決。然而,12 月 6日,一份此類《信息自由法》案件的法庭文件顯示,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指示至少一家銀行(在 2022 年 3 月 11 日的一封信中):「……目前,FDIC 尚未確定銀行從事此類活動需要哪些監管文件(如果有的話)。因此,我們恭敬地請求你暫停所有與加密資產相關的活動。」該案中提交了大量 FDIC 信函作為記錄的附件。

同時,我們已經知道,實施「扼喉行動 1.0」的原始金融欺詐執法特別工作組(2013 年)包括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和司法部 (DOJ) 等。 貨幣監理署 (OCC) ——美國財政部下屬的一個獨立機構——顯然也參與其中, 美國中央銀行——聯邦儲備委員會 (FRB) 也參與其中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FPB) 也被提及。

註:美國政府並不是唯一一個實施debanking政策的國家。加拿大等其他國家政府也曾使用過這種策略;英國也不得不調查針對政府主導的debanking政策的投訴。

政府為什麼要這樣做?其效果如何?

debanking的理由多種多樣,從打擊支付處理商欺詐到阻止高風險企業開展業務,因為這些企業可能被認為與洗錢有更多關聯。這些理由通常被稱為「de-risking」,而不是「debanking」 : 「金融機構不加區別地終止或限制與大類客戶的業務關係,而不是有針對性地分析和管理客戶風險的做法」。

從更廣泛意義上講,de-risking和debanking可以作為「黨派工具」,僅出於政治原因就扼殺合法企業。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某些政府機構希望在決定「消費者可以在何處以及在何種情況下獲得貸款、金融產品和其他銀行服務」方面擁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權和權力。

需要明確的是,問題不在於某個特定政府機構的職責履行情況。問題在於政府對合法企業的過度幹預(或普遍濫用權力)——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正當程序,也沒有能力限制其行為,而這些行為往往是在幕後進行的。尤其是因為已經存在足夠的法律和法律方法來出於正當理由監管企業,例如提供消費者保護、防止洗錢和制止其他犯罪行為。

使用debanking策略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後果。即使目標是真正保護消費者和銀行系統,其結果也可能適得其反,阻礙消費者的選擇,或對整個商業產生寒蟬效應。這些做法還破壞了美國政府自身的政策目標,正如美國財政部關於去風險化的報告(2023) 所指出的那樣:

  • 將金融活動排除在受監管的金融體系之外;

  • 阻礙匯款或拖延國際發展資金和人道主義/救災資金的暢通轉移;

  • 阻礙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體以及其他服務不足的群體有效地利用金融體系;

  • 破壞美國金融體系的中心地位。

最後,使用「debanking」策略可能會因為牽連而懲罰合法企業和個人。例如,某人之前批准的抵押貸款被撤銷,僅僅是因為他在加密行業的開源基金會工作。

出於上述所有原因,許多人將debanking的做法描述為「非美國式的」。當debanking不加區別地針對新興技術時,它無疑是反創新的。

Debanking的範圍有多大?

雖然我們不能代表整個行業或特定利益,但 作為加密行業的風投,我們在過去四年中親眼目睹了至少 30 起發生在我們投資組合公司和創始人身上的debanking案例 。Coinbase 還公開表示,他們發現了至少「20 起 FDIC 要求銀行『暫停』或『停止提供』或『不繼續』提供加密銀行服務的例子」。

可能還有更多此類案件。由於許多企業家和小企業擔心受到進一步的報復或缺乏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一直猶豫不決,因此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被報導出來。

對於我們投資組合中的公司而言,許多debanking發生在尚未盈利且尚未發行代幣的公司身上。他們的銀行帳戶收到了風險投資資金(通過養老基金和大學捐贈基金等機構提供),這些公司將這些資金用於員工工資和普通業務開支——就像其他科技初創公司一樣。

那麼,這些公司被告知的原因是什麼呢?無論是書面還是(更常見的)口頭? 列舉的原因包括「我們不提供加密貨幣銀行服務」,更常見的是:「您的帳戶因合規性相關問題被關閉。請立即轉移所有資金。」 這些公司也被告知了這一點,但沒有收到關於具體是哪個「合規性」問題的具體信息,如果真的存在問題,他們也無法補救。最後,我們從公司收到的其他報告包括:

  • 被告知「業務合規後臺團隊關閉了該帳戶,並禁止我們開設任何其他帳戶。沒有說明其他原因,也沒有上訴程序」;

  • 因「對所有經營加密公司的人缺乏信任」而被拒絕;

  • 收到毫無根據的詢問信和通知,給初創公司帶來昂貴的周期和不必要的壓力 ——與大公司相比,它們的運營已經很精簡了。

  • Related Posts

    川普推翻美國國稅局規則對加密領域的影響有多大?

    作者: Token Dispatch, Prathik De…

    PoW挖礦不構成證券發行 無需登記 看美SEC怎麼說的

    來源: 美國SEC公司金融部 ;編譯:AIMan@比特鏈視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歷史性轉折:比特幣正在成為避險資產

    • By jakiro
    • 19 4 月, 2025
    • 3 views
    歷史性轉折:比特幣正在成為避險資產

    是什麼讓加密貨幣rug pull事件頻發?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8 views
    是什麼讓加密貨幣rug pull事件頻發?

    Wintermute Ventures:我們為什麼投資Euler?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9 views
    Wintermute Ventures:我們為什麼投資Euler?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10 views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Glassnode:我們正在經歷牛熊轉換嗎?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10 views
    Glassnode:我們正在經歷牛熊轉換嗎?

    The Post Web加速器首批8個入選項目速覽

    • By jakiro
    • 17 4 月, 2025
    • 12 views
    The Post Web加速器首批8個入選項目速覽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