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訴OpenAI 真為人類福祉?

來源:元宇宙日爆

埃隆·馬斯克懟OpenAI不是一次兩次了,這次直接搞個大事,把OpenAI告上了美國舊金山高等法院。

3月1日消息顯示,馬斯克指控OpenAI及其執行長山姆·奧特曼違反了成立時籤訂的協議,即為了人類的利益而不是利潤開發技術。訴求是要求法院發布禁令,禁止OpenAI、微軟從該公司的通用人工智慧(AGI)技術中獲利。

馬斯克再撕OpenAI的「論點」還是人工智慧風險,把「為人類福祉考慮」再次拋向公眾輿論。

一家商業公司的領袖會如此為人類利益考慮?正在大眾疑惑時,OpenAI更新博客表示「我們打算採取行動,駁回埃隆的所有指控」,更是放出了馬斯克和OpenAI創始成員的郵件往來,證明他曾想將之與特斯拉合併,或控股OpenAI。雙方就此產生分歧,埃隆·馬斯克離開OpenAI。

「鋼鐵人」訴AI巨擘翻出了「權力的遊戲」老黃曆,而雙方糾纏的背後還有關於AI競爭的未來。

01 馬斯克舉「人類福祉」大旗訴OpenAI

「微軟」、「閉源」是馬斯克訴狀中的關鍵詞,也成為他指控OpenAI違背「為全人類福祉而非利潤來開發人工智慧技術」初衷的呈證。

馬斯克在訴訟中稱,OpenAI近年來與微軟間的關係,已嚴重背離該組織開發公共開源AGI(通用人工智慧)的初衷,OpenAI已經轉變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軟事實上的閉源子公司。

馬斯克還舉證,2023年3月發布的GPT-4與以前的版本相比,至今仍是一個閉源模型,但封閉的目的在於商業考量而非人類利益。

GPT-4是否已達到AGI的門檻將是這場訴訟的關鍵。而除了GPT-4,馬斯克還在訴狀中寫到,「據悉,OpenAI 目前正在開發一種名為 Q* 的模型,它更有可能是 AGI。」

「Q*」在去年11月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被下臺」事件中被首次提及。

11月23日,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奧特曼被趕出公司前四天,幾位研究人員致信董事會,警告OpenAI內部存在一項強大的人工智慧發現,而這一發現可能威脅人類。隨後,知情人士稱,OpenAI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承認有一個名為 Q*的項目,一些人認為Q*可能是公司探索通用人工智慧 (AGI) 的突破。

就此,Q*以「OpenAI秘密項目」的描述在行業間流傳,外界也將之視作OpenAI正在研發的AGI技術。

更巧的是,在馬斯克起訴OpenAI後,一份關於OpenAI 「將於2027年實現 AGI」的53頁PDF文檔廣傳網際網路,這個文檔裡也提到了神秘的Q*,並稱它的下一階段「最初是GPT-6但已更名為 GPT-7」,還稱「原計劃2026年發布」。

不過,網友們發現,這份恰逢其時曝出科技大瓜的PDF來自一個2023年7月註冊的X帳戶,發布人@vancouver1717的身份未知,他只發過兩條推文。因此,力挺OpenAI的網友們對這份PDF的真實性存疑。

閉源的GPT-4,神秘的Q*,加上最大的投資獲利方微軟,一起構成了馬斯克指控OpenAI不為人類福祉考慮的呈堂證供。

奧特曼在馬斯克起訴後發推

馬斯克起訴後,OpenAI的CEO 山姆·奧特曼在X發布推文「颶風越轉越快,但風眼內完全平靜」,似乎透露出他應對這次起訴的平和心態。

或許,山姆和OpenAI對馬斯克的指摘已經見怪不怪了。

自2022年年底,OpenAI的ChatGPT在全球掀起自然語言大模型的風暴後,馬斯克這位曾經的創始成員就顯得異常急躁,不僅多次在公開場合指責OpenAI不Open(開源)、ChatGPT 「不安全」,也將矛頭指向了OpenAI的第一大投資人微軟。

去年4月,馬斯克指控微軟非法使用Twitter數據進行人工智慧訓練,並表示「現在是起訴時間」。在收購Twitter並為該社交平臺更名X後,馬斯克對X的API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以防止其他AI公司調用數據。而微軟旗下的社交媒體廣告管理服務Smart Campaigns則宣布,不再支持X。

馬斯克與OpenAI的恩怨從2015年開始,直到OpenAI徹底紅火後爆發。此次的起訴,從訴由看也是舊帳新算。不過這一次,OpenAI似乎不打算沉默了。

02 OpenAI 曬郵件曝馬斯克「私心」

3月5日,OpenAI以與埃隆·馬斯克的關係為題更新官方博客,重申「確保AGI造福全人類」的使命外,明確表示「我們打算採取行動,駁回埃隆的所有指控」。

更絕的是,博客一邊陳述馬斯克與OpenAI這些年的糾葛,一邊放出了雙方的往來郵件證明馬斯克對OpenAI曾經的「算盤」——與特斯拉合併,否則控股OpenAI。

在OpenAI創立的外界版本中,馬斯克作為初創人在2015年計劃為OpenAI捐贈10億美元,支持這個組織以非營利主體研發人工智慧,而在已捐贈1億美元後出現「理念不合」,馬斯克離開,OpenAI在隨後轉為部分主體營利的結構,也才有了微軟的投資入局。

而OpenAI在3月5日更新的博客展示了更多的細節,這與外界的版本產生了出入。

博文披露,作為非營利組織時,OpenAI從馬斯克那其實籌集了不到4500萬美元,而從其他捐助者那裡籌集了9000多萬美元。而且,2015年底,在格雷格和山姆創立OpenAI時,最初計劃籌集的資金只有1億美元,但馬斯克提議「需要一個比1億美元大得多的數字」,「我認為我們應該說,我們將從10億美元的融資承諾開始……我將支付其他人沒有提供的資金。」

2017年初,隨著團隊發現構建AGI需要大量算力時,OpenAI意識到需要每年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這遠遠作為一家非營利機構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這也迫使包括馬斯克在內的OpenAI初創者開始討論以營利為目的的結構。

在這個過程中,「埃隆希望我們與特斯拉合併,否則他想完全控制我們。」OpenAI在博客中稱,2017年,在決定創建一個營利實體時,「埃隆希望獲得多數股權,初步控制董事會,並擔任執行長。在這些討論中,他扣留了資金。」此後,雙方無法就盈利性條款達成一致,「因為我們覺得,任何個人對OpenAI擁有絕對控制權都違背了公司的使命。」

馬斯克曾建議OpenAI依附特斯拉獲得資金

而在這之後,馬斯克建議將OpenAI併入特斯拉。「2018年2月初,埃隆給我們轉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建議OpenAI應該『把特斯拉當作它的搖錢樹』,並評論說,『完全正確……特斯拉是唯一一條有希望與谷歌匹敵的道路。』即便如此,與谷歌抗衡的可能性也很小,但至少不是零了。」

但之後,馬斯克選擇離開OpenAI,認為它的成功率為0,他計劃在特斯拉內部建立一個與AGI競爭的公司,並在2018年2月底離開時表示,支持團隊尋找自己的道路籌集數十億美元。可到了2018年12月,馬斯克發郵件稱,「即使籌集到數億美元也不夠。這需要每年數十億美元,否則算了。」雙方的合作徹底告吹。

而對於馬斯克在起訴中指控的「閉源」問題,OpenAI在博客中稱,馬斯克是知道AGI並不著急開源的。博客放出OpenAI科學家伊利亞與馬斯克的郵件,「隨著我們離構建人工智慧越來越近,開始不那麼開放是有意義的。開放人工智慧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從人工智慧的成果中受益,但不分享科學是完全可以的……埃隆回答說:『是的』。」

OpenAI在博文的末尾表示遺憾,「這一切發生在我們深深欽佩的人身上——他激勵我們追求更高的目標,然後告訴我們會失敗,創建了一個競爭對手,當我們在沒有他的情況下開始朝著OpenAI的使命取得有意義的進展時,他起訴了我們。」

03 馬斯克卷人工智慧不力‍‍‍‍‍

OpenAI配以郵件截圖的這篇博文,闡述了馬斯克對OpenAI過去曾懷有的「野心」,也讓其指控的「閉源」問題站不住腳。

這場曾經發生在OpenAI早期的「權利遊戲」或許才是馬斯克對這家人工智慧巨頭耿耿於懷的因由之一。當時間走到自然語言模型大爆發的時代後,立志將特斯拉打造成智慧機器人公司的馬斯克,在錯失OpenAI後,還必須面對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

在去年籤署停止訓練更高級別GPT的聯名信後,馬斯克就表示要研發一款安全、有利於人類的生成式對話產品TruthGPT。

去年11月,馬斯克旗下公司xAI推出了聊天機器人產品Grok,直接與OpenAI的ChatGPT競爭。儘管馬斯克親自下場在社交平臺為Grok 「打廣告」,但Grok的熱度在過去餘年裡也與ChatGPT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Grok與ChatGPT谷歌搜索指數對比

現在,人工智慧大模型的市場上,已經不僅有谷歌、OpenAI了,還跑出了Claude3的締造者Anthropic公司,xAI需要面對的競爭壓力更大了。

馬斯克也有有意將xAI與其現有的業務做結合。在xAI官網,這家公司明示將與X和特斯拉密切合作。需要注意的是,這家馬斯克控股的xAI與X、特斯拉並沒有股權關係。

而特斯拉股東們對公司轉向智慧機器人的定位似乎並沒有做好準備。股東表示,除非馬斯克擁有特斯拉至少25% 的投票權,否則無權將這家汽車製造商發展成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

馬斯克追逐人工智慧的道路沒有那麼一帆風順,焦慮的「子彈」最終射向了2015年的自己。

據CNBC報導,OpenAI 首席戰略官 Jason Kwon 向其在職員工發送的備忘錄回應了馬斯克的訴訟,「我們認為,訴訟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埃隆後悔沒有繼續參與公司發展。看到埃隆對一家他幫助創立的公司採取這樣的行動,尤其考慮到他與你們中仍在為這一使命奮鬥的人們密切合作過,這令人非常失望。」

不過,馬斯克的起訴或許能起到其他作用。對於GPT-4及其後續版本的開源與否、Q*的更多披露,知名AI博主Rowan Cheung認為,這場訴訟可能有助於解開這些謎團。

  • Related Posts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作者:Nik Popli,Time;編譯:陶朱,比特鏈視界 …

    為何美國人想離開美國:經濟、政治與全球變局

    來源:周子衡 唐納·川普的總統任期引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貿易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歷史性轉折:比特幣正在成為避險資產

    • By jakiro
    • 19 4 月, 2025
    • 3 views
    歷史性轉折:比特幣正在成為避險資產

    是什麼讓加密貨幣rug pull事件頻發?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8 views
    是什麼讓加密貨幣rug pull事件頻發?

    Wintermute Ventures:我們為什麼投資Euler?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9 views
    Wintermute Ventures:我們為什麼投資Euler?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10 views
    川普可以將鮑威爾炒魷魚嗎?會帶來什麼經濟風險?

    Glassnode:我們正在經歷牛熊轉換嗎?

    • By jakiro
    • 18 4 月, 2025
    • 8 views
    Glassnode:我們正在經歷牛熊轉換嗎?

    The Post Web加速器首批8個入選項目速覽

    • By jakiro
    • 17 4 月, 2025
    • 11 views
    The Post Web加速器首批8個入選項目速覽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