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數字城邦的「格局」

作者: 胡翌霖

胡翌霖,曾任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現為自由學者,CNDAO發起人,TIANYU ARTech工作室創始人。

今天又和SeeDAO的baiyu聊了一會兒,輸出了我關於數字城邦建設的想法。我重點還是要發揚阿倫特的思想,在數字時代重建「公共領域」。

SeeDAO的理想是要做「100 萬 Web3 遊民的數字城邦」,我的吐嘈是:100萬這個數字,說它大吧,遠不夠大,但說它小吧,又不夠小。不夠大的意思是,如果說Web3是大勢所趨,那麼未來的「Web3遊民」不可能只有100萬,光華人就得按億計吧,好歹1000萬總該有的。而不夠小的意思是,但就一個「城邦」而言,不該有那麼多人。雅典城邦算上奴隸也就幾十萬人,一般來說希臘城邦在幾千到幾萬人之間。

我一直認為,在數字世界中生活將成為未來人們在時間和意義上都更為聚焦的生活形態(某種意義上現在已經如此)。所以某種意義是所有人都將是「數字遊民」,都有在數字世界中尋求安頓的家園的欲求。

但這個在數字世界中安頓個人身份的「城邦」,完全可以是「小國寡民」的狀態,並不需要上百萬人擠入同一個「廣場」之中共同行動。希臘的城邦制度,或者中世紀歐洲或中國春秋時期的封建制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小國」的獨立存在。但有利於小國的環境是短暫的,古代的水利技術(東方專制主義之論)、近代的火藥產業(火藥帝國之論)、現代的工業體系,都促進了「大國」的強盛。但這些幫助大國擠壓小國的環境在數字世界不復存在了,在數字世界,小型社區並不會面臨滅亡危機,只要有共識,那麼一小撮人就可以始終在數字空間維持自己的地盤。

所以未來的、理想的、豐富多元的Web3世界,我相信會有無數DAO,無數城邦或帝國、部落等組織形式共存,每一個網絡國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運轉規範。歷史證明了,小國林立、百家爭鳴的狀態最能促進思想和創作的繁榮。

所以說,就政治、文化、律法等人際關係的規則而言,並不需要設計一個容納100萬人的刻板方案。但整個數字世界仍然需要建立一些更底層的共識。例如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開天闢地級的共識,為數字世界提供了「經濟活動」的基礎。

下一步要做什麼呢?我的想法是,我們需要在這個世界建立一些「 地形 」。

從大尺度來說,古希臘的丘陵地形和多島的海域環境,促進了城邦制的發展。對應到數字世界而言,我們有可能有一個有利於新城邦制的空間,但也有可能有一個更有利於新帝國制的空間。這方面的偏向,正是可以在一些底層共識中去營建的。例如我對以太坊轉向PoS機制並不讚賞,PoS機制保證了大戶可以「坐吃山不空」,是有利於的大戶世代保留地位的,也就是說,PoS的底層環境,更有利於世襲貴族制或資本寡頭制的壯大。這不代表未來的以太坊世界就一定會形成這樣的制度,當然還會有各種意外或博弈來決定未來的命運,但底層環境總歸是提供了某種偏向的。比特幣的PoW機制更親近自由主義,但也不是完美無缺,它可能更強化了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聯繫,強化了能源壟斷者的力量。我雖然更喜歡比特幣,但我會覺得比特幣與以太坊分庭抗禮的數字世界,比只有比特幣的世界更好一些。也許這兩者都是不夠的,各種不同的「地形」多多益善。反正數字世界的「遊民」是很容易自由遷居的,有些地形我即便認為很糟糕,但也大可不必抹殺它們,多一點選擇空間總是好事。

從小尺度來說,「地形」包括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的界限。在古希臘城邦中,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有一個很清晰的界限——就是你的家門。在家宅內部,你所處的是私人領域,內部的一切是可以對外保密的,內部的規則可以是不平等的(父母管教子女),家庭內部的事務是專注於阿倫特所謂的「必然性」的——也就是說,解決吃喝、拉撒、睡覺、清潔、溫飽、繁衍等等人作為動物所必然需要應付的事務。這部分事務是繁瑣的,而且永遠也處理不完,今天吃飽了就得想著明天吃啥。所以你不可能等待「徹底解決必然性問題」之後,才邁出家門去追求其它事務,特別是那些高於動物的,專屬於人的事務。所以家門就是一條界限,出去了,就意味著我「暫時擱置」了我的動物性需求,進入了另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我最關注的不是明天吃什麼,而是那些動物不可能關心的,只有人才覺得值得追求的事務。這就是阿倫特講的「行動」(有時候「工作」也屬此類,但「勞動」不屬於這個領域)——在希臘人那裡,就是各種追求「卓越」的活動:卓越的運動員、卓越的戲劇演員、卓越的政治家、卓越的智者、卓越的戰士……這些人的卓越並非以提供了多少食物來衡量,而是放在公共領域被眾人衡量。

而這個公域與私域的界限,在現代社會(阿倫特所謂勞動者社會)被消解掉了,人們進入了所謂的公共空間,關心的仍然是「必然性問題」——高尚的人總是關心他人的「溫飽」,而低俗的人喜歡關心「繁衍」相關的欲求。總之,動物性的必然需求進入到了公共空間,成為所謂「政治」的主要議題。所以亞里斯多德的「家政學」變成了後世的「經濟學」(詞源),原本在家庭內部關心的議題,變成了全社會的公共議題。但問題是,這類必然性問題是永遠解決不完的,所以人們就永遠抽不出空閒,來堂堂正正地追逐那些超越於動物的人性事務。致力於這些超越性事務的人反而要偷偷摸摸,當別人問到「做這事能當飯吃嗎」時,仿佛總是有些理虧,最後只能用「也能賺點錢」來做些辯解。

很多人喜歡說「不吃飯怎麼搞藝術」之類,試圖把「吃飯」的意義凌駕於藝術、哲學等各個領域(之所以很少凌駕於「科學」,只是因為他們認為科學能有助於讓人吃飽)。但吃飯的「必然性」恰恰證明了吃飯的意義是「最低」的,是第一個要被擱置的。擱置並不是放棄,不是說追求藝術的創作者就放棄吃飯了,而是說他能夠劃清界限——在某一個界限之內才討論吃飯問題,而走出這個界限之後就可以擱置吃飯問題。我在咖啡館時舉了一個切身的例子:我要回家照顧小孩,孩子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但當我在咖啡館裡聊天的時候,我必須暫時擱置小孩,專注於正在討論的公共問題。如果討論的過程中我的小孩在旁邊哭鬧,你的愛人在旁邊撒嬌,他的父母在後邊炒菜,那麼我們這個討論就會非常糟糕。所以我們需要找到諸如咖啡館這樣一個空間,這個空間既是開放的,又是相對封閉的,開放是指誰都可以進來,但封閉是指它必須把嘈雜的、混沌的、永遠不能清除的事務暫時隔離在外面。

我推崇阿倫特,也是看到在未來的數字世界中,失落和扭曲的「公共領域」有可能以新的面貌復興。例如,當我們「上線」時,我們就天然擺脫了「必然性領域」,擺脫了動物性的肉身,從而理直氣壯地追逐精神性的價值。這與其說是Web3.0的理想,不如說是Web0.3的舊事。在網際網路剛剛興起之時,黑客文化是絕對的主流。程式設計師們都不求報酬地分享自己的創作,不求利只求名,黑客們追求卓越,比拼實力,互相尊敬,無私交流。在那個時代,呼籲「靠編程賺錢」的年輕的比爾·蓋茨才是異類。Web0.3時代的主流文化部分被後來的開源社區繼承下來,但更多關注必然性事務的網民湧入了網際網路。所以在Web2.0時代,網際網路作為公共領域的性質又退化了。而Web3的一大意義就在於「重建門檻」,通過新的技術在數字世界內部劃分邊界,促進公共空間的形成。

公共空間並不是鐵板一塊的巨大空間,公共空間也是由一個又一個既開放又封閉的小空間組成的。例如咖啡館、街頭、教室,都是公共空間,各自有不同的門檻和不同程度的封閉性。基於Web3身份認證形成的小圈子,也可以是門檻和風格各不相同的公共空間。

這些公共空間可以是無數風格的,比如同樣是咖啡館都可以有無數風格。但它們也可以有若干基本的形態,這些形態我們也可以在希臘城邦裡找到借鑑。具體來說,我們說的「地形」也指「城邦」的內部結構。我最後又想到一個詞——「格局」。無數希臘城邦各具特色,但有一些基本的「格局」是統一的。例如: 市政廳、市場、神廟、體育場、劇場、泉房 。它們都是公共空間,但定位各異。

市政廳 是最高的公民議會,一般討論最嚴肅的公共事務,在此發起各種提案和辯論,並以投票來解決分歧。對標到數字世界就是DAO的核心議會。

市場 (阿戈拉,也是廣場)是一個更開放的空間,在此也可以有嚴肅的辯論,但也可以有一般的閒談。人們也可以在此兜售觀點和商品。對標到數字世界就是NFT市場加上公共社交版面。

神廟 在希臘城邦裡也是空間,但更偏向於文化、藝術的內容,往往有高端的神職人員駐守,提供問答(神諭、解籤),同時也扮演公共的 藏寶庫、圖書館 的職能。對標到數字世界可以是AMA和布道宣講、國庫和資源庫等。

體育場 是追求卓越的競技舞臺,在這裡人們在許多無功利的遊戲中互相競技,比拼高下,最終指向奧林匹克的最高榮譽。對標到數字世界就是「遊戲」及其社區。另外,體育館也是希臘公民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智者在鍛鍊的閒暇教授知識,因此school是由閒暇的意思發展起來的,後來的柏拉圖學園之類也是在體育館基礎上建立的。遊戲與學習同構,這倒是也和deschool的遊戲化學習的概念搭配。

劇場 提供公共娛樂和公共談資,也追逐「明星」,滿足娛樂和八卦的社交需求。對標數字世界的娛樂業及其社區。

泉房 就是公共浴室,在這裡人們脫掉世俗身份,坦誠相見,可能會聊一些更低俗的話題。對標到數字世界就是匿名社區。

總之,營建數字城邦,我們可以在「底層環境」上設計基礎規則,要害在於提供「地形區隔」,或者說環境「格局」。要把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區隔開來,也要把不同風格的公共空間區隔開來。不同的DAO可能有不同的側重,但總體的區隔規範可能是共通的,也是值得我們去先行建設的。

原文連結: https://yilinhut.net/2023/05/12/9252.html

  • Related Posts

    2025 年 DAO 設計的 69 個趨勢

    譯者前言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正在迅速崛起,成為重塑全…

    從 DAO 到 Hybrid DAO:人類與 AI 如何共同治理?

    作者:Davide Crapis 來源:notion 翻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論數字城邦的「格局」

    • By jakiro
    • 21 4 月, 2025
    • 4 views
    論數字城邦的「格局」

    關稅戰之後:全球資本再平衡將如何影響比特幣

    • By jakiro
    • 21 4 月, 2025
    • 3 views
    關稅戰之後:全球資本再平衡將如何影響比特幣

    以太坊的十字路口:重構 L2 生態的戰略突圍

    • By jakiro
    • 21 4 月, 2025
    • 2 views
    以太坊的十字路口:重構 L2 生態的戰略突圍

    以太坊正醞釀一場以 ZK 技術為主導深層次的技術變革

    • By jakiro
    • 21 4 月, 2025
    • 4 views
    以太坊正醞釀一場以 ZK 技術為主導深層次的技術變革

    BTC 2025 Q3展望:加密市場行情何時再登頂?

    • By jakiro
    • 21 4 月, 2025
    • 2 views
    BTC 2025 Q3展望:加密市場行情何時再登頂?

    Base正在”竊取”以太坊的GDP嗎?

    • By jakiro
    • 21 4 月, 2025
    • 2 views
    Base正在”竊取”以太坊的GDP嗎?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