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1 比特幣生態是長期敘事
一個長持的幣,持有邏輯總是應該獨立於短期價格之外的。一個幣的高位時期,如果你選擇相信一個敘事,就要想好如果價格跌到現價10%的時候,這個敘事是否還能說服自己?如果不能,或許得重新評估一下這個敘事的說服力了。
有一部分敘事是這樣的,這個敘事只有在當前價格區間生效,如果下跌了,就代表這個敘事失效了。還有一部分,真正意義上的「敘事」,無論漲跌,只要不是根本性的條件改變(如項目方跑路、黑天鵝事件),那麼它的敘事就能夠完全獨立於價格以外。
臨時敘事,多用於助推fomo情緒,一旦跌下去,人們有一萬種理由去證偽它(或許在那之前對每一個敘事都可以試著證偽,以便給自己一個客觀的投資思路);而我們所謂的靠得住的、可持續的敘事——fomo時,人們用它推波助瀾,fud時,人們用它強化信仰,甚至是平平淡淡時,一聽就fomo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這類敘事真是獨立於價格生效的,也免不了在fomo時被添幾分過度美化的色彩,在fud時被蓋幾頂似偽非偽的帽子。
如果你是一個長期主義者,選擇長持代幣時,應該儘量避開臨時敘事(哪怕有時候真的很難辨認),選擇那些看起來可以獨立於價格,自然而然產生說服力的敘事。以比特幣為例,如果明天閃崩去2萬,我依然可以信誓旦旦告訴你,過幾年應該就100萬了——不用解釋。
比特幣很簡單,大家都看懂了它的「永恆」之處。但是現在簡單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我們很難再看明白一個東西的敘事究竟能活多久。
幣圈,終歸還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用看似複雜的東西忽悠來忽悠去。有人說比特幣不管過程怎麼樣,結局都是漲,山寨幣不管過程怎麼樣,結局都是歸零。合理,草臺班子是這樣的。
不過,有個東西不一樣,就是「比特幣生態」。說它複雜吧,又沒有那麼複雜,無非是 使用比特幣,賦能比特幣 。一切都跟比特幣相關,一切本就是比特幣的另一面,一切都是為了讓比特幣更好。從比特幣來,到比特幣去。
「比特幣生態」這五個字,我堅定認為是個靠得住的長期敘事。你可以對銘文證偽,你可以對二層證偽,對比特幣上流行起來的每一波趨勢人們都有理由證偽。但是人們很難完全對「比特幣生態」這五個字證偽。
如何定義「比特幣生態」? 如果一個東西別人叫它比特幣生態,但是當更多人玩比特幣或者比特幣上漲時,跟這個東西一點關係都沒有,又或者當這個東西自己發展得很好,卻並不能對比特幣本身產生什麼價值,甚至是對比特幣有害的——那麼比特幣不需要它,它對比特幣沒意義,這就不能算比特幣生態的一環,只能算是蹭了比特幣。剩下的,對比特幣發展真正有意義的模式,將構成一個完善的、不會從比特幣主網失去的長期持續玩法。
哪怕今天「比特幣生態」裡的一切項目最終真的都走向了歸零,這五個字本身的魅力會讓它在區塊鏈未來的某一年某一刻星火燎原。 看,這就是獨立於價格之外的敘事。
在比特幣以外,各種公鏈想相互證偽,各種meme想相互證偽,各種項目也在互相證明為什麼自己有必要 而別人沒必要。唯獨比特幣,你證偽不了的。比特幣和圍繞著比特幣的一切都會越來越好,只需要時間來證明。
人類科技一定會進步,醫療會越來越完善,網際網路會越來越繁榮,人們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這些並列句之外,大可加上一句,比特幣會越來越好。那麼圍繞比特幣的一切呢?不會差的。
所以,如果山寨的終點真的都是歸零,比特幣生態的終點就是萬物復甦、歌舞昇平、百川歸海、大道其光。
Part.2 Atomicals是目之所及的確定性機會
我們論述了為什麼比特幣生態的敘事能夠持久,乃至「永恆」。那麼,如何在「永恆敘事」裡尋找屬於自己的確定性的機會,就成了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最簡單的就是把web3已有的一切,代入到比特幣上——
外面都在玩資產發行,比特幣上怎麼發行比較好呢?
外面搞defi轟轟烈烈,比特幣上怎麼實現defi呢?
外面有智能合約,比特幣上哪些項目能實現可編程化呢?
外面有什麼GameFi、DAO、DID各種玩法,比特幣上能不能也全部玩一遍呢?
潦草點回答:應該可以吧,反正比特幣是一切的終點。看似潦草的回答,也正是大眾的初步回答,於是比特幣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子生態、子項目,在盡力實現著市場的需求。
與此同時,更多人把目光匯聚到了Atomicals生態。
Atomicals並不是一個在某天由某人創造出的某項目。而是,比特幣發展成熟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染色幣、Bitwork、AVM、Realm等等一切玩法概念,是比特幣發展到今天自然而然會出現的東西,只是它剛好名為「Atomicals」而已。
換我,就給它取名為「比特幣應用生態(別稱:Atomicals)」。
按我們上面的說法,照葫蘆畫瓢,把web3已有的東西抄一遍,其實這個思路我覺得是不完全正確的。模仿永遠無法超越,只會成就被模仿者。所以倒不如說,人們喜歡看到模仿下的對比,於是由此帶來的熱度最終成就了一代創新。
今天在比特幣上發幣,做Defi,玩NFT,再或者玩did……都是老一套東西。市場是一定有的,但這些市場背後醞釀的「範式創新」才是真正的新藍海。正是這些「老」東西,讓人們有機會蜂擁而至——於是乎,創新不會再被埋沒。
因為defi的故事,也許人們才會對avm加倍關注,隨後感受到由「染色+去染色」開闢全新的0和1的靈活可拓展區塊鏈世界;
因為發幣的熱度,也許人們才會了解染色幣、了解一幣一聰,隨後看到原來我們可以在享受玩新幣快感的同時「持有並賦能」比特幣;
因為挖礦的玩法,也許人們才會涉足這種家家戶戶都可以參與的迷你pow,讓bitwork的魅力感化大眾;
因為DID的用途,也許人們才會發現,realm是一種可以對傳統dns完全重構的腦洞大開。
…
最後呢?defi會有,發幣會有,did會有,什麼socialfi、gamefi、dao什麼都會有,但是真正成就比特幣生態、使生態永遠成為生態的,是新東西,是只有在比特幣上才具代表性的東西。因為種種人們「本來想玩」的東西,最後才讓人們無意之中,參與了一場比特幣生態變革的浪潮。
Atomicals是自兩年前Taproot升級後,把比特幣的「可玩性」發揮到最大化的一次。 為什麼過去十幾年沒人做這些生態?在比特幣上創新是面對無數保守派的,需要很長的周期來改變基礎環境,這種創新土壤條件是這兩年才具備的,今天的生態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別再當你在參與一個小協議了,Atomicals跟那些「看似生態 實為項目」的小玩意完全不一樣,它是為比特幣本身而開發,增加比特幣自身的用例,真正忠於比特幣、不能離開比特幣的強綁定生態。
Atomicals是一個真正可以在「敘事持久性」上大做文章的生態。現在的一些「協議」式生態,你有理由用同一個理由去FUD整個生態,說人家不行就是不行。但是你來Atomicals FUD的話,我覺得你一次只能FUD某一個板塊,你是覺得染色幣不好?還是覺得Bitwork挖礦不好?還是覺得領域名Realm不好?還是覺得NFT發行方式的DMINT不好?
很多人以為自己在玩一個比特幣生態下的「子項目」,其實不然,Atomicals天然和比特幣自成一體,我們已經用膩了那些老詞—— 原生、正統、清真、地道、原教旨主義 。在這樣的一個大生態裡,染色幣是一個生態模塊,礦幣也可以視為一個生態模塊,領域名稱可以視為一個生態模塊,AVM智能合約又是一個生態模塊——這就是我們說的「比特幣應用生態(別稱:Atomicals)」。
你可以說某一個Atomicals下的子版塊不夠吸引人,但是你很難說由「染色」和「去染色」構成的全新可編程、可拓展且靈活性、可玩性極高的「比特幣應用新時代」有何不好?大方向是正確的,至於編程方式、挖幣玩法、交易模式甚至是社區文化等等一切細節,都是在大框架下慢慢得到優化,終將會變好的。
看,夸克130的時候,我也是這樣說話、這樣寫文章,現在夸克30+了,我還是堅持這樣說。彼時協議龍一atom最高15000左右,現在3000+。 這一個或者說這一類敘事,已經貫穿了高位和低位的不同市場情緒狀態、不同資金輪動周期。
為什麼下跌時我邏輯不變呢?過去的下跌,多是環境影響的,而至於我選擇留下的初衷:
我不只是在相信某個代幣,我是在相信這些升級過的染色比特幣。
我不只是在相信某個創始人,我是在相信每一個希望比特幣更好的建設者。
我不只是在相信某個應用功能,我是在相信比特幣將用最簡約的方式邁入無限的拓展。
我不只是在相信某個項目,我是在相信比特幣本來就該有的生態。
市場什麼態度?不重要。任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殊不知,我們或已站在歷史的拐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