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流動性短缺與回購市場壓力加劇

金融市場風暴再起

在2025年10月17日這個普通的周五,全球金融市場卻籠罩在層層陰霾之中。流動性短缺問題日益嚴峻,回購市場(repo market)的壓力不斷升級,SOFR(Secured Overnight Financing Rate)利差創下自2019年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銀行股尤其是區域銀行股遭遇重挫,引發市場對潛在信用事件的擔憂。這不僅僅是孤立的銀行問題,而是整個金融體系流動性緊縮的信號。

當前的市場環境讓人聯想到2019年的回購市場危機和2023年的區域銀行危機。當時,流動性短缺導致短期融資成本飆升,銀行體系脆弱性暴露無遺。如今,類似跡象再度浮現:SOFR與反向回購(reverse repo)的周差值達到2019年7月以來的峰值,SOFR甚至超過美聯儲折扣窗口利率(discount window rate)5個基點。這表明,美元流動性從過剩轉向短缺的轉變已成事實。銀行股的暴跌則進一步放大這一擔憂,尤其是區域銀行如Zions Bancorporation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oration的股價崩盤,單日跌幅創下2023年區域銀行危機以來的紀錄。

一. 銀行板塊的動蕩——區域銀行危機再現?

近期數據表明,銀行板塊正經歷劇烈波動,是本次市場動蕩的起點。

因高度依賴商業和工業貸款、消費者貸款以及商業地產(CRE)敞口,區域銀行機構往往更易受經濟下行影響。以Zions Bancorporation為例,這家總部位於猶他州的銀行,業務核心在於商業和工業貸款。近期,該行披露了5000萬美元的壞帳衝銷,涉及兩筆涉嫌欺詐的貸款,並提起訴訟以追回6000萬美元。更廣泛的擔憂在於消費者貸款挑戰和CRE敞口。眾所周知,商業地產市場自2020年以來持續疲軟,高利率環境導致辦公樓和零售地產空置率上升,租金收入下滑。Zions的股價單日暴跌幅度創下2023年區域銀行危機以來的新高,此案不限於一個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整個行業的脆弱性。

總部位於鳳凰城的西聯銀行公司(Western Alliance Bancorporation)也面臨類似困境。該行高度依賴非存款融資機構(NDFI)貸款,並暴露於汽車和消費者部門。低收入群體(K型經濟下層)消費疲軟,直接衝擊這些貸款質量。該行最近披露了對借款人的欺詐指控,涉及First Brands和Ricoh問題,並提起超過1億美元的訴訟。儘管該行維持2025年展望不變,但NDFI貸款組合正面臨壞帳上升的審查。這兩大銀行的困境並非偶然,而是經濟分化加劇的產物:高收入群體受益於資產價格上漲,而低收入群體飽受通脹和失業壓力。

區域銀行的動蕩已開始向大型銀行蔓延。10月16日數據顯示,花旗集團下跌3.5%,第一資本金融公司下跌5.5%,高盛下跌1.3%,摩根大通下跌2.3%。雖然大型銀行資本充足率更高,但它們並非免疫。第一資本等機構專注於低信用評分貸款,與區域銀行類似,易受消費者違約影響。KRE(區域銀行ETF)單日跌幅創下2023年以來紀錄,僅次於2023年4月的「解放日」。

為了量化這一風險,可考察信用利差指標。LQD(投資級公司債ETF)與HYG(高收益公司債ETF)的比率是高頻監控信用利差的有效代理。該比率上升表明投資級債券相對高收益債券更受歡迎,反映信用風險擴大。真正的基準是BofA高收益期權調整指數,但其每日更新頻率較低。當前,LQD/HYG比率顯示信用利差擴大,預示壞帳衝銷可能影響銀行盈利和償付能力。

更令人擔憂的是,區域銀行與私募信貸(private credit)的聯繫。私募信貸市場規模已超萬億美元,許多區域銀行通過貸款或投資參與其中。如果壞帳傳染,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稱之為「蟑螂問題」,亦即一個壞帳往往預示更多隱藏問題。這不僅限於銀行內部,還可能波及更廣的股權市場。鑑於此,標普500期貨早盤一度重挫,雖有所回升,但顯示市場信心動搖。

回顧歷史,2023年區域銀行危機(矽谷銀行、Signature Bank和First Republic倒閉)源於利率上升導致的債券損失和存款外流。如今,高利率環境持續,流動性緊縮加劇,類似風險再度浮現。由此,KRE、Zions和Western Alliance的股價,以及信用利差等頗受關注。如果壞帳繼續暴露,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將面臨考驗。

二. 回購市場壓力升級——SOFR利差創歷史新高

回購市場是流動性短缺的核心戰場。回購協議(repo)是短期融資工具,銀行和機構通過抵押證券(如美國國債或抵押支持證券)借入資金。SOFR是回購利率的基準,反映隔夜有擔保融資成本。

本周,SOFR與反向回購的周差值達到2019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僅比上周高1個基點,但趨勢清晰:流動性從充裕轉向短缺。SOFR已超過美聯儲折扣窗口利率5個基點,這是罕見現象,通常只在季度末或年末出現。但眼前並非這些時點,並沒有稅收截止或窗口粉飾因素髮揮作用。

10月16日,美聯儲的常備回購設施(SRF,Standing Repo Facility)被動用83.5億美元,這是應急後盾被激活的信號。SRF允許機構以國債或MBS(抵押支持證券)為抵押借入資金。值得注意的是,本次SRF使用中,MBS佔比更高,而非國債。這可能暗示MBS市場弱勢,類似於2020年疫情期間的流動性危機。

為使這一轉變更易發現,可考察反向回購減去SRF的差值。該指標首次自2020年以來轉為負值。反向回購是「存儲罐」,存放過剩美元;SRF則是「應急水龍頭」,提供稀缺美元。負差值表明,系統正從過剩轉向短缺。

美聯儲試圖通過利率走廊控制回購市場:折扣窗口利率(4.25%)作為上限,反向回購獎勵利率(4%)作為下限。當前,與2020年、2024年末一樣,SOFR與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s)的差值在每日圖表中激增。但SOFR已突破上限,顯示市場供需失衡。

回購市場危機並非新事。2019年9月,回購利率飆升至10%,美聯儲迅速幹預,通過購買國債和MBS注入儲備金。周圖表甚至無法捕捉2019年危機,因為其短暫且美聯儲響應迅捷。如今,如果壓力持續,美聯儲可能重啟類似操作:印刷儲備金,注入系統。但當前危機有獨特之處:並非季度末驅動,而是結構性短缺。SOFR周差值創2019年3月新高,預示更深層問題。

三. 流動性短缺的宏觀成因——財政與貨幣政策雙重擠壓

流動性短缺並非突發,而是多因素累積結果。主要驅動包括巨額財政赤字、TGA重建、反向回購枯竭和量化緊縮。

首先,美國財政赤字規模驚人。目前赤字佔GDP7%,這在非衰退或非戰爭時期前所未有。從2001年的2%盈餘到如今的7%赤字,赤字呈順周期擴張(procyclical deficit)。這意味著政府每年需發行相當於GDP7%的債券,由債券市場以等額美元購買。這抽乾了系統流動性,尤其在高利率環境下。其次, 財政部一般帳戶( TGA)從3000億美元重建至8100億美元,意味著5000億美元從金融系統移除。這直接反映在銀行儲備下降至3萬億美元左右。第三,反向回購作為「緩衝器」已空。2023年夏,時任美財長耶倫重建TGA時,反向回購有1.8萬億美元緩衝;如今,幾乎為零,無法吸收流動性衝擊。第四,美聯儲量化緊縮(QT)持續縮減資產負債表,減少銀行儲備。相反,量化寬鬆(QE)通過購買國債和MBS注入儲備。2019年回購危機後,美聯儲立即重啟QE;如今,如果SOFR持續高企,類似幹預或不可避。

這些因素交織,導致美元短缺。失業率雖低,但赤字未隨之改善,顯示政策失調。K型經濟加劇分化:上層受益,下層掙扎,影響消費者貸款和CRE。

區域銀行問題與回購市場壓力並非巧合。流動性緊縮提高融資成本,放大壞帳風險。 儘管具體機制需進一步研, 二者直觀上是相關的。

四. 潛在風險與市場展望——警惕信用事件傳染

當前動態預示了多重風險。

首先,信用事件可能爆發。如果壞帳衝銷持續,區域銀行償付能力受損,引發存款外流和股價崩盤。2023年危機中,三家銀行倒閉創紀錄;如今,類似跡象浮現。其次,傳染至私募信貸和更廣信用市場。信用利差擴大(LQD/HYG上升)反映流動性惡化和違約風險上升。信用利差不僅是流動性指標,還衡量信用風險差異。投資者可監控美國國債與投資級/高收益債券的利差。第三,股權市場波動加劇。標普500期貨早盤重挫顯示信心動搖。如果流動性短缺持續,股市可能進一步回調。

政策應對是關鍵。美聯儲可能結束量化緊縮,重啟量化寬鬆注入儲備。美財政部可調整TGA管理,釋放流動性。但在高通脹環境下,寬鬆政策須謹慎。

流動性短缺與回購市場壓力加劇,疊加銀行股暴跌,構成當前金融市場的核心挑戰。這不僅是技術性問題,更是宏觀政策失衡的產物。基於歷史教訓,美聯儲需迅速響應,避免危機升級。投資者則應加強風險管理,監控關鍵指標。

  • Related Posts

    科技+金融+法律與分類分級:加密業務合規戰略(下)

    作者:張烽 第四層:實質違反金融監管風險——系統性風險與監管…

    被忽視的轉折點:加密ETP新規何以成為行業分水嶺?

    隨著美國政府停擺持續,當下正是退後一步、審視SEC(美國證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麥肯錫全球支付報告:多支付軌道下的發展思考

    • By jakiro
    • 21 10 月, 2025
    • 0 views
    麥肯錫全球支付報告:多支付軌道下的發展思考

    「幣安人生」上線合約帶來的市場意義

    • By jakiro
    • 21 10 月, 2025
    • 0 views
    「幣安人生」上線合約帶來的市場意義

    加密2025:為何本輪周期如此艱難?​

    • By jakiro
    • 21 10 月, 2025
    • 0 views
    加密2025:為何本輪周期如此艱難?​

    幣圈VC還在 但黃金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 By jakiro
    • 21 10 月, 2025
    • 4 views
    幣圈VC還在 但黃金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資金即將從黃金向比特幣大規模輪動?

    • By jakiro
    • 21 10 月, 2025
    • 5 views
    資金即將從黃金向比特幣大規模輪動?

    為什麼說下一個百億美金的Meme項目會誕生在BSC上?

    • By jakiro
    • 21 10 月, 2025
    • 5 views
    為什麼說下一個百億美金的Meme項目會誕生在BSC上?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