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加密貨幣一級市場的”打新”場景始終遊走於監管灰區。自2018年後,美國用戶幾乎被完全排除在代幣首發環節之外。然而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
在斥資3.75億美元收購鏈上募資平臺 Echo 不到一個月後,加密交易所 Coinbase 再邁出關鍵一步。隔夜,其官方代幣銷售平臺正式官宣,為美國散戶重新打開了合規參與代幣首發的大門。
Coinbase 打新:一場結構性轉變
1. 從搶購到算法分配:提升散戶參與公平性
以往主流平臺(如 Binance Launchpad、 OKX Jumpstart)大多採取「抽籤」或「先到先得」機制,項目方更傾向吸引大戶參與,普通用戶能否中籤常常靠運氣。
Coinbase 推出的平臺採用「算法分配」機制,優先滿足小額用戶的申購,逐步向高額度擴展。這種設計降低了資金門檻,也抑制了高頻套利者的空間,使散戶有更真實的參與機會。
2. 鎖倉與反套利機制:鼓勵長期參與,避免上市即拋
Coinbase 對項目方設定強制鎖倉期——發行後的六個月內,項目方及其關聯實體不得進行場外交易或出售代幣。同時,平臺引入對用戶行為的激勵約束:如果用戶在代幣上市後30天內出售所獲代幣,未來將被系統自動降配。
3. 信息披露標準化:知情決策,而非盲目跟風
在 Coinbase 平臺,項目方必須披露詳細資料,包括代幣經濟模型、資金用途、團隊背景、發展路線圖及潛在風險。這種披露標準明顯高於目前多數交易所 Launchpad 的信息深度。
雖然其他平臺也要求一定披露,但多數側重於營銷材料與基礎數據,而 Coinbase 強制標準化,力圖對標 IPO 市場的招股說明書。這有助於投資者真正理解他們參與的是怎樣的項目,而不是僅憑「社群熱度」或「FOMO 情緒」下注。
4. 去平臺幣參與機制:去中心化套利誘因,回歸價值判斷
目前大多數交易所的打新需持倉平臺幣(如 BNB、OKB),用戶為獲得參與資格常被迫購入平臺生態資產,從而加劇平臺幣價格波動並放大風險。
Coinbase 打破這一「代幣經濟模型依賴」:不要求用戶鎖倉任何平臺幣,參與僅需 USDC,並且全程無手續費。平臺收入來自項目方支付的固定比例服務費。這種機制讓「打新」回歸本質——選項目,而不是炒平臺。
打新首秀:Monad 是否值得參與?
Coinbase 代幣銷售平臺的首個項目是 Monad( $MON),這是一條正在開發中的高性能公鏈,主打並行計算、極高的交易吞吐能力,並與以太坊虛擬機(EVM)完全兼容。Monad 背後擁有 Jump Trading 、Placeholder、 Lattice 、 Dragonfly 等多家知名機構投資。
此次公募價格定為 $0.025,相較於此前預市場交易價約 $0.06 有較大折價,市場預期價格將有 2–3 倍的短期上行空間,尤其在 Coinbase 首發的光環之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Monad 此次僅釋放總供應量的 7.5%,估值約為 25 億美元,在同類尚未主網上線的 L1 項目中偏高。而生態尚未啟動,開發進度較早期,未來表現仍具有不確定性。
此外,Coinbase 採用的算法分配機制會優先分配小額申請,因此即便中籤,個人用戶的獲配額度通常較小,實際投資機會有限。
因此,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Monad 是一個有潛力的項目,但並不等同於「穩賺」。如果參與,建議控制申購金額,以中長期眼光看待項目發展,同時關注其主網上線後的生態建設情況。
CEX瘋狂內卷的時代
Coinbase 的最新動作,並非孤例。事實上,近年來多數主流交易所都在「代幣發射」這條賽道上不斷加碼,從項目篩選、融資設計,到交易上線、生態支持,逐步構建起「發射閉環」。我們常聽到的 Binance Launchpad、OKX Jumpstart、Bybit IDO 等,都是這一趨勢的代表。
這種從「交易撮合平臺」向「一級市場全鏈條服務商」的演變,既是交易所自身業務擴展的結果,也反映出加密行業正逐漸步入一個更具結構化與標準化的時期。
下面是幾家頭部交易所的對比情況:
可以看出,Coinbase 與其他平臺最大的不同在於,其設計思路更接近傳統金融市場的「IPO + 配售 + 鎖倉」流程,試圖引導整個代幣發行生態從以往的「爆炒邏輯」向「制度建設」過渡。
Coinbase 並不是在復刻 Binance 的成功,而是在另闢蹊徑,建設一個更適合合規用戶、面向長期投資者的新型代幣發行路徑。這種模式的本質在於:用標準化流程與風控制度,為加密資產注入穩定性與可預測性。
而對於整個加密行業來說,Coinbase 的發行平臺不僅有助於恢復散戶參與的信心,更可能成為未來優質項目進入市場的「正門」,減少繞過監管的灰色路徑,為一級市場建立新的信任基礎。
標準化的加密一級市場,能從這裡跑出來嗎?
目前的行業急需爆款項目,也需要一套讓普通人可以公平參與、合法參與的發行系統。Coinbase,可能正在為此開闢一條新路。
與其說這是一場「打新創新」,不如說是 Coinbase 在提出一個問題:Web3 的早期融資機制,是否能有比炒作更有序、比抽籤更公平、比盲投更理性的替代?通過收購 Echo, Coinbase 正在踐行「從募集到上市」的一體化通道設想,若 Echo 的發售工具與 Coinbase 的分發與合規整合順暢,將在美國本土形成標準化初級市場基礎設施,提升募資到流動性的效率。
它未必會馬上成功,但至少開了一個口子。在未來這個口子是否能成為通往主流合規用戶、優質項目的入口,還需時間來回答。
不過,盛宴開啟之前,我們或許該先潑一杯冷水:這個早已不缺新幣的市場,真的能靠又一個發射平臺來拯救嗎?Coinbase重構了發行的規則,但或許,它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為一個飽和的市場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新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