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热潮助推香港中资机构进RWA  业内人呼吁降温

作者:谢照青,来源:腾讯新闻《潜望》

香港的金融圈开始分层:外资机构依旧和往常一样在研究量化、对冲和IPO ;而中资圈机构除了这些之外,他们多了一项新的任务——研究 RWA Real World Assets )。

RWA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资产,尤其是可产生稳定收入的资产,如酒店租赁、光伏发电、甚至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可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代币化,使其能够在链上进行交易、管理和流通。

“这是国内总部的安排,大多数兄弟机构都在努力尝试。”多位在港中资机构的金融从业者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他们将“尝试落地RWA项目”。有些人直接将其称之为“命题作业或指定功课”。

一位在港的头部基金公司负责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不少机构在过去这段时间曾接到国内总部的要求,尝试探索RWA项目的商业机会。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和大多数在港的金融产品落地一样,这些中资金融机构探索RWA项目需要大量的律师参与。这也导致香港部分律所在币圈板块的生意开始增多,其中包括金杜律师事务所及君合律师事务所。

这使得香港中资机构的从业者变得更加繁忙。8月7日,蚂蚁数科和其他机构等一起在港交所举办了一场关于RWA的行业会议,其中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等人出席了会议。举办方可能低估了香港金融圈对此的热情,当日下午2点半开幕时,会场爆满,大多数人都没有座位,站在会场后方。

“很久没有看到币圈在香港办活动,有这么多的传统机构的人来了。”一位传统金融机构的人士在现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他遇到了很多圈内熟人。

一、在港中资金融机构踊跃尝试RWA

“若是没有香港《稳定币条例》推出,也就不会出现这一波的中资热情。“一位在港头部资管机构负责人如此总结原因。

和他一样在中资资管机构任职的高管们,过去这段时间往返内地和香港多次,与总部及部分地方监管机构探讨稳定币推行下,香港可能的商业机会。

一位外派驻港的国企资管负责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现在这一波其实是top down(自上而下)的,总部希望驻港的机构尝试去做RWA,为以后稳定币发行后的生态发展做准备。”

在此之前,除了像华夏基金香港公司、太平资管香港公司、嘉实基金、博时基金等中资机构在港发行了部分币圈产品外,大多数中资在港机构并未涉足币圈生意,甚至有些连资管旗下的牌照都未升级至可参与币圈产品的类别。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在港的头部中资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香港)公司已经于2024年在发行了比特币现货ETF、以太坊现货ETF以及2025年2月在港发行了港元货币基金代币化基金,并于今年7月又推出了人民币货币基金代币化和美元货币基金代币化基金。

截至8月21日收盘,华夏基金比特币现货ETF的规模约20.72亿港元。与此同时,嘉实基金和博时基金的比特币ETF规模分别为2.6亿港元、14.75亿港元。

腾讯新闻《潜望》获悉,华夏基金(香港)公司旗下的货币基金代币化产品中,港元基金代币化规模约12亿港元,美元基金代币化部分则为4000万美元。

太保资管香港曾于今年3月推出了首只美元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产品(CPIC Estable MMF),发行规模1亿美元。公开数据显示,太保资管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资产管理机构,现在港的资产规模超过700亿港元,并于2023年9月升级了旗下1号牌、4号牌,可参与虚拟资产基金分销及投顾服务,也是首批在港获得虚拟资产牌照的资管公司。

对于为何选择美元货币基金作为代币化首选产品,太保资管香港CEO周成岗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主要是从投资者需求、市场流动性等考量做的决定。

周成岗解释,货币基金代币化产品对于机构投资人来说相对更容易理解,此外,现在做代币化产品的意义重在探索和做好准备,并非追求规模。

“代币化产品现在香港可选择的合适的金融标的并不多,除了稳健的货币基金外,还有一些尝试权益代币化,甚至有些在探索Private Credit(私募信贷产品)代币化。“某国企基金的负责人表示,大多数机构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币圈产品。7月中下旬随着稳定币在港掀起热潮后,他们都不得不开始“攒”项目,甚至有些临时组团队搭建产品,为了“交功课”。

一位在港的中资机构负责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这并不意外,未来所有人都得学习上链产品。在他看来,随后可能会有更多的金融产品上链。

一位相对更为乐观的在港头部中资基金负责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未来5-10年,现在所有的金融产品都将上链,可以解决7×24小时交易问题,即变得更高效、更降本,“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当下AI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都将面临全面变革。”

让这些在港中资资管机构的负责人们兴奋的地方还在于,美国市场已经有了成功的先行者,比如贝莱德。公开资料显示,贝莱德于 2024年1月1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比特币现货ETF即iShares Bitcoin Trust(IBIT),截至8月20日收盘,该基金的规模超过867.7亿美元,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ETF,打破了多项行业记录。随后,贝莱德于 2024年3月20日 推出了 iShares USD Money Market Fund(BUIDL),这是其首个代币化美元货币市场基金。

更为重要的则是,RWA在美国市场增速也非常快。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RWA市场规模约240亿-250亿美元(不含稳定币),其中底层资产为私人信贷的RWA规模超过130亿美元,其次则是底层资产为美国国债的RWA规模达80亿美元,后者包括了资管巨头贝莱德旗下的代币化基金BUIDL约23.8亿美元。

“想成为中国的贝莱德。“上述头部中资基金负责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作为世界最大的资管公司贝莱德“已经自我革命了”,作为在港的中资机构,“不能继续在传统金融市场的债券股票等红海里折腾”。

抓住香港政策和行业的变化,才能够适时地迎合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变革。这是大多数在港资管机构负责人带着团队蜂拥下场RWA产品的初衷。这些乐观者认为,当下的公司策略并不难理解,只有在技术迭代的时候,提早布局,才有机会在行业里弯道超车,抓住新的机会。

二、从业者呼吁“这是虚火,得冷静”

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当下火热的RWA项目,适合所有机构参与。太保资管香港CEO周成岗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当下RWA在香港“过于火热了,这是虚火,得冷静。”

蜂拥而来的乐观者认为,未来5-8年在港的所有金融资产都会上链。但周成岗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所有的金融资产将来都有机会上链,但暂时无法预测具体的时间表,因为这取决于RWA整个生态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并非所有的资产都要上链,资产上链本身需要符合金融逻辑,且上链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和不少在港的金融从业人员一样,周成岗认可区块链的技术,但是他表示,“反对把任何一个新的技术神话。不少人将RWA未来多年后可做的事,当成当下可做的事,这其实是错误的认知,也会误导市场。”

和周成岗一样看法的人亦不在少数。多位在港的基金负责人(包括外资和部分中资)和币圈人士表示,现阶段在香港发行RWA产品,更多是为了探索RWA的意义。

一位在币圈多年的高管更为直接地指出,若是RWA的底层资产在传统金融领域能够快速实现融资,则意味着其流动性并不差,在当下流动性相对低的RWA市场上链并不会成为其首选。同样地,对于不足够优质的底层资产来说,即使上链了,其流动性依旧堪忧。

“现在香港RWA市场已经出现过热的风险。“包括周成岗在内的多位在港从业者表示,他们认为RWA未来在香港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现在香港的RWA生态仍属于非常早期阶段,其中包括RWA的融资能力、流动性等都有更多提升的空间。

随着稳定币热潮后,RWA的热度也随之上升。一位正带着团队计划落地RWA产品的资管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透露,他已经接触不少前来接洽的团队,这些团队的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有些团队并不清楚RWA资产对应的法律权益等。

“RWA实际上基于一整套法律系统而建立的产品。”周成岗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不管是对于投资者持有RWA资产的代币的权益、还是该权益对应的底层资产的所有权等,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 Related Posts

    基本面和宏观经济因素或推动BTC三季度涨至19万美元

    作者:Daniel Kim、Ryan Yoon、Jay Jo…

    特朗普为何要罢免库克?想掌控美联储理事会多数席位

    作者:赵雨荷,华尔街见闻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推动罢免美联储理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You Missed

    对话VanEck主管:BTC四年周期是否还在?

    • jakiro
    • 22 8 月, 2025
    • 0 views
    对话VanEck主管:BTC四年周期是否还在?

    2025年数字资产财库与加密货币风险投资对比

    • jakiro
    • 22 8 月, 2025
    • 0 views
    2025年数字资产财库与加密货币风险投资对比

    管理2.5万亿的机构改口:BTC是可靠的价值存储工具

    • jakiro
    • 22 8 月, 2025
    • 0 views
    管理2.5万亿的机构改口:BTC是可靠的价值存储工具

    Coinbase:2028年底稳定币市值将达到1.2万亿美元

    • jakiro
    • 22 8 月, 2025
    • 1 views
    Coinbase:2028年底稳定币市值将达到1.2万亿美元

    摩根大通解读:四大因素让以太坊跑赢比特币

    • jakiro
    • 22 8 月, 2025
    • 1 views
    摩根大通解读:四大因素让以太坊跑赢比特币

    稳定币新秀:USD1的崛起与争议

    • jakiro
    • 22 8 月, 2025
    • 1 views
    稳定币新秀:USD1的崛起与争议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