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是非常複雜的,大家對它的誤解也非常多,它本身也是優點非常優,缺點同樣非常壞。
DeFi(去中心化金融)則更複雜,優點和缺點都更突出,世人對它的喜愛和仇恨都數倍於傳統金融。
傳統金融發展了幾百年,沉澱出了非常豐富的知識。
DeFi才發現不到 10 年,我一直在學習傳統金融,試圖藉此理解DeFi,給DeFi一些科學化的解釋。
就這個主題,使用傳統金融的知識結合DeFi的實踐,我想寫一系列的文章。
暫時有一個模糊的大綱,我一直也不滿意,遲遲不動手寫,更讓我對自己不滿意。就直接開始吧,寫到哪算哪吧。
若寫的不好,請各位見諒,也謝謝各位閱讀。
傳統金融的終極目標。
從金融的發展來看,我讀了很多關於債務,股份,會計制度,和監管等等,金融應該是致力於解決一個資本主義深層次的問題,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導致的委託代理問題。
這種委託代理問題的核心是信息不對稱,金融就是為此配套了一系列的挖掘這種信息,以及激勵和懲罰機制。
債,就是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錢從債主手裡移到了借錢的人手裡。這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委託代理人問題,即債主將錢委託給借錢的人使用。這個過程註定會產生信息不對稱。
金融上為債這種事,設計了複雜的方法來協調委託代理人。包括銀行、債券制度、配套的法律和執法。
股份就更好理解了,股票就是股東和實際經營公司的人之間的委託代理關係憑證。
同樣的,金融為股這種事設計了複雜的各種亂七八糟的機制。包括投資銀行、交易所、會計等等。
貨幣本質上也是一種債務。現在經濟學上對貨幣起源大的共識是貨幣源自債務。
現代信用貨幣就是直接的債務,就是國家發行的債券,並且是永遠不還的那種債,大家只要相信國家不會倒閉,它就可以永遠發行債務。
政府一般是通過發行國債,然後央行直接買下國債,同時在政府的戶頭上生成一筆現金的方式來發行貨幣。
法幣這種特殊的債,當然也是一整套委託代理人問題,如何限制通脹、保證就業、公平分配等等。
同樣的,圍繞法幣金融系統設計了n多機制,特別是央行,還有準備金率這些複雜的概念。
上面這幾段,就是我看到的金融世界高度抽象,就是說金融這套東西大概就是在玩這些東西,和解決這些問題。
而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金融創新這條路上的一個分支。我覺得DeFi依然是試圖在解決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委託代理人問題。
DeFi這套東西具體的應用場景也是債和股。
加密數字貨幣本身,要麼可以解釋為某種債,要麼可以解釋為某種股。如BTC、ETH就是股,而像USDT、Dai就是債。
DeFi世界裡誕生了非常多的工具來實現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產生的委託代理人問題。
DeFi最大的解決思路就是消滅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區塊鏈資產所有權一般可以解釋為私鑰所有權,經營這些資產主要是靠各種智能合約。而智能合約對資產實現管理和控制的前提是並不會剝奪數字貨幣原有用戶的所有權,即用戶將資產委託給智能合約時,並不會喪失私鑰的控制權。
當然,這個高度抽象的描述是非常理想的,智能合約的書寫、更新和運營,也需要人來做,這也會產生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
DeFi這種金融技術讓風險和收益非常清晰。就比如,傳統金融銀行處理爛帳可能長達幾年,但DeFi裡的銀行(借貸協議如aave)處理壞帳也就是一個區塊 15 秒的時間。因為DeFi裡,誰的資產、誰的風險、誰的收益都是實時確定並可以實時結算的。
這就是,DeFi是真正的私有產權,儘可能消滅委託代理人問題。
DeFi另外一個思路就是極度的透明,任何人都知道幣在哪裡,幣的總量是多少,幣的分配是怎麼樣的,完全透明。
這種透明性可以極大的緩解代理過程中信息差,這是傳統金融最大的問題之一了吧。
面對同樣的委託代理人問題,相比之下,DeFi通過技術解決方案,依賴於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提供一個更為透明、效率高、無需信任的金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