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加密貨幣推特圈曾經像坐在電影院前排看大片的日子嗎?
市場像失控的過山車,敘事像翻煎餅一樣頻繁反轉,每周都充滿好萊塢大片般的緊張刺激。
可如今這一切都去哪兒了?
如果你還在懷念那些「暴漲K線」和比特幣單日20%拉升的時光,Nic Carter想讓你含淚微笑 : 加密貨幣現在之所以無聊,是因為我們贏了 。
從大型交易所倒閉到東方禁令,從埃隆·馬斯克的推文拉盤到新冠黑天鵝事件,加密行業的發展之路堪稱跌宕起伏。
傑米·戴蒙(摩根大通CEO)曾痛斥比特幣是「騙局」,還威脅要解僱任何在摩根大通參與加密貨幣交易的員工。
而現在, 這家全球最大的銀行正在囤積穩定幣。戴蒙甚至承認:「加密貨幣是真實存在的,穩定幣也是真實存在的」 。
摩根大通不僅允許客戶將比特幣和以太坊作為貸款抵押品,還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鏈基礎設施。
那些瘋狂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嗎?加密貨幣真的變得無聊了嗎?我們是否該尋找新的資產類別來尋求刺激?
事實證明,甘地的名言「先是忽視你,然後嘲笑你,接著反對你,最後你贏了」,或許比任何人想像的都更貼合加密貨幣的發展軌跡。
這種氛圍轉變的核心,正如 Nic Carter 在X平臺的帖子中所言:波動性減弱的原因,是我們贏了。
他表示: 「 加密貨幣之所以無聊,是因為太多懸而未決的問題都得到了解答 。」
關於穩定幣是否會被禁止、編寫智能合約是否會入獄的生存性猜測,早已成為過去。
曾經那種「午前造富、午後破產」的極致波動性,根源正是監管層面的稀缺,沒人知道規則何時會突然改變。
而現在,《穩定幣監管法案》明確了穩定幣的監管規則,《加密資產分類明確法案》劃定了證券與非證券的清晰界限。
就連 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的結合,也從「充滿風險溢價的熱門話題」變成了「歷史註腳」 。
當「鏈上持有美國國債」成為日常業務操作,當貝萊德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產品(ETF)不再引發爭議時,波動性自然會降低,加密貨幣也就變得「無聊」了。
儘管價格走勢波瀾不驚,但在許多人看來,曾經的「狂野機遇」如今卻像「遊樂場被改造成了停車場」。
比特幣分析師Will Clemente評論道:「說實話,我所在的加密貨幣聊天群裡氛圍太壓抑了,很多人要麼已經徹底放棄轉向其他資產類別,要么正在準備這麼做。」
但 Clemente 並不為此惋惜。 在他看來, 監管明確、華爾街入局以及乏味的穩定性,都是加密貨幣「贏了」的證明 。
整個行業已經成熟:曾經那個「技術風險狂歡場」,如今已成為全球巨頭採納的「技術基礎層」。新的遊戲規則不再是「鑽法律空子」,而是「在陽光下打造真正創造價值的產品」。
華爾街不只是加入了這場派對, 更是直接掌控了話語權 。
貝萊德、摩根大通,甚至戴蒙的態度大轉變,如今都成了加密貨幣圈的經典橋段。
從「否認者」到「建設者」,老牌勢力的轉向終結了一套「以混亂為導向、獎勵『投機者』」的舊玩法。
現在,加密貨幣確實無聊了。 傳統金融的嚴謹帶來了真實的資金、可靠的託管和完善的基礎設施 。
「狂野西部」式的傳奇正在被合規團隊、養老金配置者和行事謹慎的銀行家取代。
這一切都很好,只是我們中有些人,還是懷念曾經那些「亡命之徒」般的狂熱時光。 這部「加密貨幣發展史」,總讓人覺得似曾相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