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Web3行業發展太快了,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現。因此,很多日常思考值得被記錄下來。
錢包作為Web3世界的入口,我們每天都要用錢包,但是我們真的了解錢包嗎?
如果你自己都不了解各類錢包,又怎麼敢將資產放到錢包中呢?
因此,為了我們在這個行業活得更久、走得夠遠,請先深入了解Web3錢包。
如果想真正了解錢包,需要先了解很多區塊鏈底層技術原理,但是這個其實學習成本很高。
包括我自己,做錢包產品兩三年了,但很多習以為常的概念也經常會有模糊的地方,屬於燈下黑了。
目前錢包產品對很多普通用戶還是有很高的使用門檻,因此本文儘可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錢包的底層原理,並幫助大家提供使用錢包的策略。
1、與銀行進行類比
這裡先不列舉一些晦澀難懂的概念,而是儘量用傳統金融中我們常見的銀行卡進行類比:
錢包地址=銀行卡號
公鑰=銀行帳戶
私鑰=銀行卡密碼
助記詞=主私鑰=多個子私鑰=多個銀行子帳戶密碼(助詞詞是私鑰的另一種形式)
類比現實生活中的銀行,我們如果想要和他人交易,需要以下步驟:
(1)創建一個銀行卡帳戶,然後設置密碼
在區塊鏈中,我們是先通過隨機數生成器生成一個私鑰,這個私鑰就是銀行卡密碼,然後再通過私鑰生成公鑰,這個公鑰就是銀行帳戶,公鑰會再生成地址,這個地址就是銀行卡帳號。
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創建過程與現實世界中的銀行是相反的:銀行是先幫你創建帳戶,再讓你設置密碼。
但是和銀行一樣,即使別人知道你的公鑰和地址(銀行帳戶和銀行卡帳號),也無法獲取你的私鑰(銀行卡密碼)。
(2)向另一個銀行卡帳號轉帳
如果要向另外一個銀行帳戶轉帳,你需要先知道對方的銀行卡號,然後輸入轉帳金額(不能大於自己帳戶的金額),接下來則需要輸入銀行卡密碼,驗證通過後就可以發起轉帳了。
與這個過程類似,唯一的差別是你不需要將你的密鑰(也就是銀行卡密碼)告訴任何人或任何組織,僅需要通過私鑰進行數字籤名即可。
在傳統金融體系中,銀行存儲了你的銀行卡密碼並在轉帳時進行校驗,這個銀行就是一個中心化的中介。
但在區塊鏈世界中,你的私鑰只有你自己知道和保存,且不會再在任何場景中出現,只需要一個算法證明你擁有自己的私鑰即可。
(3)銀行帳戶掛失
如果你的銀行卡丟失了或者銀行卡密碼丟失了,你可以將這個銀行帳戶凍結,或者向銀行證明你的身份後,重置密碼即可。
但在區塊鏈世界中,你的私鑰丟失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也沒有人可以凍結你的帳戶或者修改你的密碼。
2、多鏈錢包的結構
這裡把上面提到的各種概念串一下:
錢包可以生成或導入多套助記詞,一套助記詞可以生成一個主私鑰,主私鑰在不同鏈上可以派生多個子私鑰,每個子私鑰生成一個固定地址。
但是為了用戶方便管理多鏈上的多個地址,因此錢包應用一般會封裝成 Account (帳戶)的概念,也就是將每個鏈上生成的第一個地址集合起來作為帳戶1,每個鏈上生成的第二個地址集合起來作為帳戶2,就這樣按子私鑰派生順序依次聚合。
總之,錢包和帳戶是產品概念,是為了用戶方便使用而創造的概念;而助記詞、私鑰、地址則是技術概念,是區塊鏈中實際存在的數據形式。
目前的趨勢是在應用中儘可能封裝助記詞、私鑰、地址、鏈這些概念,而用一些用戶好理解的概念,比如帳戶等。
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鏈抽象」的敘事,同樣是為了減少技術概念對用戶使用產品的困擾,不要關心跨鏈、Gas費等問題,給用戶提供Web2產品的類似體驗。
3、錢包到底是什麼?
其實,錢包裡面並沒有放錢,就像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錢包,錢包中放的是更多是銀行卡、鑰匙等物品。
對於Web3世界也一樣,錢都保存在區塊鏈上,錢包這個詞特指用來存儲和管理用戶密鑰(即銀行卡密碼)的系統。
每個錢包都包含一個密鑰管理系統,有的錢包,密鑰管理系統是唯一的模塊;而有的錢包,可能在這個基礎上有更廣泛的功能,比如作為去中心化應用的入口,典型代表就是OKX Web3 Wallet。
如果按照私鑰是否直接暴露在網絡中進行分類,可以分為熱錢包、冷錢包、溫錢包。
(1)熱錢包:熱錢包就是「在線錢包」,聯網錢包,可以在瀏覽器或行動裝置上使用比特幣。
(2)冷錢包:冷錢包就是「離線錢包」,通過離線讓私鑰永不觸網,能有效防止黑客竊取,比如硬體錢包。
(3)溫錢包:介於冷熱錢包之間,和熱錢包類似,溫錢包也處於聯網狀態下,只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溫錢包設有嚴格的白名單地址,不可向白名單之外的地址轉帳。
從安全等級上看,熱錢包<溫錢包<冷錢包。
4、普通用戶到底怎麼選擇錢包?
做好資產隔離其實是最重要的,可以使用冷溫熱三層錢包策略,將自己的錢包分為三類:
(1)熱錢包(10%資產):經常用於交互的錢包,不要存放大量資產,一般放滿足Gas需求的資產即可。
這個錢包可以用來經常玩新項目。即使真的被釣魚了,造成了一些損失,至少不會傷筋動骨。
(2)溫錢包(20%資產):其實就是隔離的熱錢包,交互頻率相對較少的資產,可以放到溫錢包中。
這個錢包適合放流動性質押類資產,因為現在很多項目都是質押類項目,如果這些資產長期放在熱錢包會很危險,所以可以隔離出一個熱錢包作為溫錢包。
這個錢包的資產也可以隨時進行動用,但是交互的頻率相比熱錢包就低很多了,風險也會低很多。
(3)冷錢包(70%資產):大額資產最好放在硬體錢包中冷儲存,最好就完全不交互。
當然,資產隔離在多個類型錢包中其實是為了安全犧牲了效率,最好的做法能有一個集成了多種錢包類型的一站式管理資產的平臺。
目前市面上還沒有這樣一款輕量級的分層錢包,不過OKX Web3錢包最有可能跑出來。
因為OKX Web3錢包作為一個超級應用,已經集成了多種類型的錢包,但是還缺少多類型錢包的互通以及資金管理策略,希望未來能夠真正一站式管理用戶資產。
5、總結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基本建立對Web3錢包的整體認知了。
更關鍵的是,在日常使用中不要隨意使用不知名錢包,因為安全沒有保障,也不要隨意複製粘貼自己的助記詞和私鑰,一旦洩露就會損失自己的全部資產。
既然大家已經來到Web3世界,就要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只有這樣才有機會走到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