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吉大哥「歸零」記:極致加速 陷入瘋狂

作者:Ethan

11 月 4 日,昔日巨鯨「麻吉大哥」黃立成(@machibigbrother)再次出手,他用自己在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Hyperliquid 平臺上僅剩的 1.67 萬美元,重新開設了 100 枚 ETH 的 25 倍槓桿多單。

24 小時後,清算再度降臨。 11 月 5 日凌晨 ,監測數據顯示 帳戶餘額僅 1718 美元 。這一操作距離他帳戶的資產巔峰時刻僅 47 天。

回到 9 月 18 日,憑藉高槓桿重倉做多,他曾一度浮盈 4484 萬美元,成為鏈上最受矚目的合約巨鯨之一。然而 10.11 暴跌突襲,市場劇震,加密資產一蹶不振,並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連續下探,在持續的抗單和加倉操作下,Hyperliquid 的清算界面如風暴中心般頻閃紅光,黃立成的帳戶也在連環強平中「轟然崩塌」:不僅 利潤悉數回吐, 本金 1500 萬美元也近乎歸零,巔峰接近 6000 萬美元的帳戶,僅剩下「碎銀幾兩」。

對此,他在社交媒體上留下一句: 「Was fun while it lasted.」 (「開心過就好。」)

三十年前的他,曾站在真正的「聚光燈」下。

那是 90 年代的臺灣,嘻哈文化初入華語世界。身穿寬大 牛仔服、腳踩節拍、滿場尖叫的年輕人,是當時最前衛的存在。華語圈最早的 Hip-pop 男團 L.A. Boyz 的領隊黃立成,掌控舞臺,掌控觀眾的節奏,也掌控著時代的流行感。

三十年後,這個渴望控制節奏的人,經歷無數次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投機,試圖在資本的潮水中立於浪尖,而這一切,卻在瘋狂和喧囂中走向了失控。

從嘻哈小子到科技創業

從娛樂圈的弄潮兒,到網際網路連續創業者,再到幣圈巨鯨和「鐮刀大割」標籤,過去二十年,「麻吉大哥」黃立成的每一次轉身都充滿戲劇色彩,也充滿爭議。

顯然,他習慣站在風口,懂得注意力經濟,不願放過任何機遇。

1972 年生於臺灣雲林的黃立成,在 2 歲時便隨家人移民美國加州。他性格叛逆,且富有街頭智慧 高中時期,他與弟弟黃立行、表弟林智文組了個名叫 Funky Asian Buddy 的舞團,終日混跡於街頭巷尾,跳舞 Battle,闖夜店找機會。1991 年,三人因獨特的風格被發掘,正式以 L.A. Boyz 之名殺回臺灣樂壇。他們用中英文混雜的唱腔和美式街頭範兒,席捲寶島。彼時的華語樂壇尚由日系偶像風格主導, 而 L.A. Boyz 帶來的美式嘻哈,讓人耳目一新,黃立成也成為華語區 Hip-Hop 文化的先驅者,掀起一陣風潮。

當年的 L.A. Boyz:黃立行、林智文、黃立成

L.A. Boyz 自 1992 年出道,發行過 13 張專輯,風靡一時,但隨著臺灣樂壇在 90 年代中後期轉向「抒情歌」風格,L.A. Boyz 酷炫的 Hip-Hop Style 逐漸失去主流市場。1997 年解散後,黃立成逐漸轉向經商與幕後,並投身科技領域創業。

2003 年, 他組建麻吉娛樂 ,全面涉足音樂製作與藝人經營。他從藝人轉型為老闆、製作人與商人。

黃立成總是想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又深諳流量之道。在娛樂圈轉向幕後的同時,他轉身成了科技創業者。 他很早就意識到了流量與注意力的價值。

2015 年,黃立成和技術合伙人 創立了 17 Media ,主打產品是 「17 直播 App」,主打實時視頻互動社交,彼時內地的鬥魚剛剛誕生,映客、花椒等後來與其類似的產品尚未推出,該應用上線後在臺灣迅速走紅,吸引數百萬用戶,估值一度高達數十億新臺幣,並獲王思聰、樂視體育等投資。

黃立成以 17 Media 創始人身份在 MOX Demo Day 上演講

因早年監管不完善,APP 上的各類顏值主播部分內容尺度過大,17 一度被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暫時下架。之後黃立成帶領團隊調整內容機制,並將市場重心轉向日本、香港、泰國等地。2017年,17 Media 與社交應用 Paktor 合併成立 M17 Entertainment,平臺更名為 17LIVE,黃立成雖然擔任董事長,但也開始逐漸讓股份、套現退出。

2018 年,17 Media 曾嘗試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但上市當天臨時取消,上市計劃流產。據知情人士透露,M17 最終無法滿足審計和報告要求,也無法克服其帳面上的出價門檻。後續該公司重心轉向日本,直到 2021年黃立成辭去全部職務 退出管理,保留股權,由日本團隊接管主要運營。

在 17 之外,黃立成也有不少其它創業嘗試,「情色聊天平臺」 Swag、麻吉砥加電影公司 Machi Xcelsior Studios 等等……但大多沒有進入主流視野,直到他邂逅了最佳的投機沃土——幣圈。

瘋狂麻吉:一個風口也不能錯過

有了網際網路創業的成功經歷,黃立成在 2017 年的 1CO 加密浪潮中再次看準機會,投身區塊鏈行業。

2018年瞄準社交挖礦發幣

2017 年底,他延續 17 的產品經驗,主導推出區塊鏈項目秘銀 Mithril(MITH),主打「社交挖礦」概念,號稱打造「區塊鏈版 Instagram」,核心機制是,用戶在去中心化社交平臺 Lit 上發布內容並獲得互動,即可通過算法賺取 MITH 代幣,給予創作者獎勵。

Mithril 於 2018 年 2 月 21 日進行了一次 Token 私募銷售,共籌集了 5160 萬美元(當時約 60,000 枚ETH),佔 Token 總供 應量的 30%。2018 年 2 月,這些私募 Token 中的 70% 在 TGE 解鎖、30% 在接續的三個月內解鎖。

2018 年 2 月,MITH 代幣登陸 OKEX(現 OKX)、幣安等交易所後價格一度飆漲,但因後續 3 個月內,團隊將佔當時總流通供給 89% 的代幣直接拋售,導致價格快速暴跌 80%。

黃立成在 Mithril 與 OKEX 合作活動的現場

再之後,泡沫破裂,市場轉冷,當時的項目本就空有概念,產品漏洞百出,毫無真實用戶,MITH 價格也持續下探毫無阻力,跌幅直接超過 99%,後續曾推出 Mith Cash 等產品力圖踩上其他熱點挽回頹勢,但也是徒勞,22 年 MITH 被幣安等平臺下架,後續接近歸零。

顯然,發幣者賺得盆滿缽滿,接盤者落得血本無歸。 秘銀項目給黃立成奠定了「早期幣圈鐮刀 Pump and Dump」初步名聲。

2020 年推出DeFi協議

2018 年,黃立成還參與創立了寶島金融,號稱為區塊鏈公司所打造的金庫管理平臺。一度募集了 2,300 萬美元(44,000 枚ETH),該項目僅上線了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後迅速歸零。

此外,黃立成還推出過去中心化版權的交易平 臺 Machi X,但因為之前的「鐮刀」名聲,該項目難以募資,不了了之。

直到 2020 年 7 月,DeFi Summer 來襲。

他轉向大熱的 DeFi 挖礦領域,快速推出借貸協議 Cream Finance。作為 Compound 的分叉項目,Cream 支持更多長尾資產借貸,憑藉高收益挖礦迅速崛起,巔峰時期 TVL 超過10 億美元。

然而,當時 DeFi 協議發展高速,揠苗助長,卻在機制設計、安全防禦設計上存在諸多缺陷與漏洞,導致黑客攻擊事件頻發,許多協議都成了黑客提款機。 尤其是後來飽受詬病的「閃電貸」設計——閃電貸是 DeFi 中一種無抵押借貸機制,用戶可以在同一個區塊內借出任意數量的資金,只要在該區塊結束前歸還本金+利息,否則交易會被整個回滾。這樣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方便套利、再融資、抵押調整等操作,實際卻為黑客提供了溫床。

2021年,Cream Finance 至少遭受了 5 次黑客攻擊事件。

2月,Cream Finance 的 「Iron Bank」 跨協議借貸整合方案被利用,攻擊者通過操縱資產價格(或資產價值計算)而借出了遠超其抵押價值的資產。 損失約為 3750 萬美元。

8 月,Cream Finance再遭攻擊 —— 以太坊上的 C.R.E.A.M. v1 市場被利用,攻擊者藉助 AMP 代幣合約中的重入漏洞(reentrancy bug)進行攻擊。損失估計約 3400 萬美元

10 月 ,Cream Finance 遭受了當時最大規模之一的致命攻擊,Cream 的以太坊 v1 市場再度被攻破。此次為閃電貸攻擊 (flash loan) +價格預言機/股價估值操縱, 損失高達 1.3 億美元左右。

Cream Finance 同年經歷的安全事件還包括域名 DNS 劫持、漏洞被利用。

在信任危機與技術漏洞的雙重壓力下,黃立成選擇將協議控制權移交知名的 DeFi 之王 Yearn 創始人 Andre Cronje,以戰略合作的方式軟著陸,自身淡出日常運營。

之後黃立成也曾多次主導和參與各類 DeFi 協議分叉項目,但基本都不成氣候,沒多久就夭折。

2021年轉投 NFT戰場

當 NFT 熱潮席捲而來,他再度站上風口,搖身一變成了 NFT OG。

2021年,或許因為他對流量玩法的熟悉,黃立成早期就看準了 NFT 賽道,一早就開始鑄造、囤積頭部藍籌 NFT 系列,尤其是 Bored Ape Yacht Club(BAYC)無聊猿系列,鑄造價格僅為 0.08 ETH,幾個月後地板價漲超 100 枚 ETH,讓 NFT 實現瘋狂的造富效應和破圈,本就是明星的黃立成更是借勢宣傳,將 BAYC 贈送給周杰倫等明星,獲得極大曝光。

2022 年,Odaily星球日報曾報導, 他的單一地址中就擁有 102 個變異猿 MAYC、55 個無聊猿 BAYC、151 萬枚 APE代幣(當時價值約 2400 萬美元),而每次下跌時,他也會大肆掃貨,引得一眾媒體對著他的地址競相報導,是彼時當之無愧的 NFT 最大巨鯨之一。

事情的急轉直下出現在 NFT 交易平臺 Blur 的代幣積分活動中,在 Blur 開啟第二季空投積分活動後,「麻吉大哥」一直霸佔積分榜第一、交易動作頻繁。黃立成擁有大量 BAYC 和其他藍籌 NFT,通過掛單和出價來獲得交易積分,同時增加了 NFT 的流動性。但隨著 2023 年 NFT 市場的遇冷下跌,賺取積分的用戶沒有之前的活躍,手握一堆 NFT 的人們也開始想方設法將他們出貨。

Blur 的流動性為 NFT 交易員們創造了有利的拋售條件。Blur 的做市激勵機制可以讓交易者在 Blur 上以接近地板的價格掛出 NFT,進一步創造出緊密的買賣價差,使 Blur 的地板價比其他市場上的價格低。這種方式會不斷為 Blur 創造護城河,增加出價深度。

而「麻吉大哥」在這場巨鯨遊戲中倒了大黴,先後幾天接盤了 71 只 BAYC,以及 77 只 CryptoPunks,損失慘重,後又緊急拋售 1000 多枚 NFT,使得 BAYC 的地板價跌幅一度達到 25.5% 。雖然是「高買低賣」的,但他大舉拋售 NFT 抽乾流動性的做法也換得一片「麻吉大割」的指責。

總之是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被平臺戲耍了。據之後的統計,黃立成在 Blur 這場來回接盤的積分遊戲中損失至少超過 5000 枚 ETH。

後續 NFT 市場持續低迷,一蹶不振。2023 年 4 月,黃立成發文表示退出 NFT 市場。

直到現在,他的錢包中依然躺著不少 NFT 屍體。

2024年公募 meme

2024 年,Solana 系 Meme 迎來春天,「一個合約地址、給我打錢」的模式爆火,黃立成又一次「擁抱機會」。

他在 Solana 鏈上推出以愛犬命名的 Boba Oppa($BOBAOPPA)。該項目在 24 小時內通過預售募集約 20 萬枚以上 SOL(價值超 4000 萬美元),但上線當天幣價跌超 70%,他還將一些募集資金轉入了 DeFi 協議 Staking,又是一次經典的 「大割」表演。

後續 Boba Oppa 也曾創造銷毀等利好試圖拉盤,不過終局自然是泯然眾多 Meme 之中悄然歸零。

Hyperliquid 巨鯨之殤——盈利 4500 萬美元到血本無歸

2025年,在 Hyperliquid 的高度透明中,在世人的圍觀和媒體的實時跟進報導中,成為「運籌帷幄」的巨鯨,或許讓黃立成再次興奮。

「麻吉大哥」Hyperliquid 帳戶倉位收益圖

第一節:盛夏的輝煌與暗流

故事的開端總是大幅盈利。6 月,他憑藉精準操作 HYPE 倉位,輕鬆斬獲逾 650 萬美元浮盈;7 月,其在 Hyperliquid 的多單總倉位攀升至 1.26 億美元 ,成為平臺頂級巨鯨。然而,風險的種子也在此刻埋下:他對 PUMP 項目的固執看多,使得單月虧損迅速擴大至 超 1000 萬美元 。雖在 7 月底開始止損,但這筆巨虧已侵蝕了此前的盈利基礎。

8 月,行情急轉直下又驟然反彈,帳 戶盈虧曲線像狂暴的過山車。月初,他在 PUMP 上的累計虧損達 994 萬美元 ,前期盈利幾乎回吐殆盡;然而,隨著 ETH 反彈,中旬浮盈一度突破 3000 萬美元 。8 月 13 日,他果斷平掉所有倉位,鎖定 3383 萬美元利潤 。但短暫的理性轉瞬即逝,他隨即反手做空 ETH,卻被市場的迅速反彈「反殺」,利潤大幅回撤。

整個 8 月,他幾乎沒有按下過暫停鍵,頻繁開倉、加倉、平倉,試圖用快節奏追趕行情。雖然月末虧損收窄,但那種「賺得到卻守不住」的焦慮,已開始蠶食信心。

第二節:九月的巔峰與轉折

進入 9 月,麻吉大哥似乎重新找回節奏。他削減槓桿至 15 倍,頻繁短線操作,並在做空 ASTER 的交易中小幅獲利。到 9 月 19 日 ,他的帳戶浮盈攀升至近 4500 萬美元 ——這是他在 Hyperliquid 上的歷史巔峰。

然而,頂點往往意 味著轉折。9 月下旬,ETH、HYPE、PUMP 全線下跌,他的核心倉位迅速陷入浮虧,最大虧損一度超過 2000 萬美元

為避免清算,他在 9 月 25 日向平臺追加 472 萬 USDC 保證金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在危機之中,他仍選擇重倉新標的 XPL,試圖「以戰養戰」來扭轉敗局。到月底,他的倉位總值仍高達 1.76 億美元 ,但這份龐大的規模背後,資金防線已搖搖欲墜。

第三節:十月的死亡螺旋:清算、補倉、再清算

10 月,是徹底坍塌的開始。巔峰時的近 4500 萬美元浮盈 ,在 20 天內幾乎消失殆盡。到 10 月 9 日 ,帳戶盈利僅剩約 100 萬美元 。次日,他被迫平掉 XPL 等倉位, 單日虧損 2153 萬美元 ,從此帳戶正式由盈轉虧。

此後整個月,他陷入了典型的「死亡螺旋」: 市場下跌 → 高槓桿多單逼近清算 → 注資補倉 → 再次被清算 → 再度開倉。

這場循環在十月重複了不下十次。 像一個輸紅眼的賭徒 ,不斷「補倉」,但每一次補倉都被更猛烈的下跌無情吞噬。10 月 11 日、10 月 14 日、10 月 23 日、10 月 30 日……他的倉位被一次又一次地清算。儘管期間市場偶有反彈,讓他小額倉位出現近百萬美元浮盈,但相較於巨大的虧空,這只是杯水車薪。到 10 月 31 日,他的總虧損已達 1450 萬美元

終局?十一月的徹底潰敗

11 月的市場沒有奇蹟。

11 月 3 日,他堅守的 25 倍 ETH 多單被徹底清算,虧損達 1500 萬美元

11 月 4 日,他的 Hyperliquid 帳戶餘額僅剩 16,771 美元 。然而,他仍選擇再次入場——用這筆殘餘資金開設 100 枚 ETH 的 25 倍多單

24 小時後,清算再次發生。 11 月 5 日凌晨 ,監測數據顯示帳戶餘額僅餘 1718 美元 ,一切歸零。

從 6 月的穩健盈利,到 9 月帳戶總資產近 6000 萬美元巔峰,再到 11 月血本無歸,這場跨越五個月的交易戰,充滿震撼,在幣圈卻屢見不鮮。

同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主角和細節不同罷了。

麻吉大哥損失慘重的同一天,曾在 Hyperliquid 以 100% 勝率連贏十四次,被稱為「內幕巨鯨」的多個多單倉位被強平和主動平倉,帳戶從最高盈利超過 2534 萬美元跌至淨虧 3002 萬美元,剩下約 140 萬美元,之後他反手追空,市場卻開始反彈,現今帳戶僅餘 57 萬美元。

而昔日 Hyperliquid 第一網紅巨鯨 James Wayne,曾以高倍槓桿快速盈利超過 4300 萬美元,同樣在暴跌中遭到連環清算,損失全部本金,此後他也是一直搬搬挪挪,東拼西湊,湊到幾萬美元繼續開單又遭爆倉,並順勢當起 KOL,做返傭來積累下一輪「賭博籌碼」,循環往復。

他們如今都在以小倉位繼續放大槓桿開單,而雖然本文名為「歸零記」,我們卻毫不懷疑,「連續創業者「黃立成想必有的是辦法湊出些許本金,繼續開單。

在這個故事中,他們都像一次次推動巨石的西西弗斯,永遠無法逃出輪迴,再次向高峰進發。

結語:一次次提速,或許是加速消亡的前奏

黃立成可謂是加密時代最生動的註腳,甚至可以被稱作活化石,他積極快速地投身每一次財富機遇之中,又在不久後金蟬脫殼,奔赴下一個掘金戰場。這也是另一個維度的輪迴。

而在幣圈,每一次熱點浪潮的生命周期,都在被極致壓縮。

在頂尖交易員的分享中,我們常聽到一句「慢即是快」的「金科玉律」。但在這個熱點輪換如同烈火烹油的市場中,早已無人信奉「慢即是快」,只有太慢了,不夠快,應該更快。

曾經,畫一個精美的白皮書,講一套自圓其說的故事,或許也要點花費時間打磨產品原型,項目才能上幣套現。

後來,社交媒體上發一個合約地址,振臂一呼,就有千萬「傻子」直接打錢,就連美國總統也這麼幹了,一個百億美元市值的項目瞬時誕生。

一次次極致加速,一次次陷入瘋狂,「巨鯨」們更是沉迷點擊幾下開倉、平倉的按鈕,就將數億財富攬入囊中。

在這裡,注意力和號召力成了真金白銀,帳戶裡的資產卻成了虛幻的賭博籌碼,在畸形的行業結構中,迷失似乎成了必然,敘事永遠輪迴,財富永遠被製造,也被吞噬。一夜暴富與瞬間墜落,只道是尋常。

最終的諷刺在於——幣圈永遠有下一個歸零的麻吉大哥,而更多的人仍渴望成為他。

  • Related Posts

    洞察每一輪市場波動背後的隱形推手

    大多數散戶交易者關注的是價格、成交量、相對強弱指標(RSI)…

    加密市場的近期下行:一場洗牌 絕非崩盤

    作者:CryptoCompound,編譯:Shaw 比特鏈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洞察每一輪市場波動背後的隱形推手

    • By jakiro
    • 6 11 月, 2025
    • 5 views
    洞察每一輪市場波動背後的隱形推手

    加密市場的近期下行:一場洗牌 絕非崩盤

    • By jakiro
    • 6 11 月, 2025
    • 2 views
    加密市場的近期下行:一場洗牌 絕非崩盤

    Stream xUSD爆雷根源深度解析​​

    • By jakiro
    • 6 11 月, 2025
    • 3 views
    Stream xUSD爆雷根源深度解析​​

    麻吉大哥「歸零」記:極致加速 陷入瘋狂

    • By jakiro
    • 6 11 月, 2025
    • 4 views
    麻吉大哥「歸零」記:極致加速 陷入瘋狂

    Bankless:為何當前加密市場情緒如此悲觀?

    • By jakiro
    • 6 11 月, 2025
    • 2 views
    Bankless:為何當前加密市場情緒如此悲觀?

    Canton Network項目在RWA賽道的思考

    • By jakiro
    • 6 11 月, 2025
    • 2 views
    Canton Network項目在RWA賽道的思考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