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原彪
01 引言
時隔7年後,韓國政府宣布廢除之前的禁令。重新允許加密資產相關企業申請風險投資資金。這對韓國加密資產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無疑將產生重大影響。
禁令的解除,不得不感謝一個人。韓國甘地李在明總統。除了這次對加密資產投資領域禁令的解除,在去年12月份也是李在明總統,帶領韓國民眾一起解除了荒唐至極的戒嚴令。10個月後的今天,再回想起,那夜首爾光華門前的那場政治鬧劇,誰也沒能想到,日後竟然會催生出全世界最為激進的加密貨幣政策,《數字資產基本法》(Digital Asset Basic Act。從一定程度來講,沒有那晚的戒嚴令,就沒有總統李在明,沒有總統李在明,就沒有如今對加密資產企業申請VC的解禁。 此次頒布的《數字資產基本法》對韓國金融界有哪些影響?對中國政府對待加密資產領域的政策決策又有哪些值得借鑑的意義?
02 韓國背景回顧
在深入探討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下,加密資產現在韓國的發展現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韓國是全球第13大經濟體。2025年韓國名義GDP約為1.79萬億美元,在亞洲排名第4,僅次於中國、日本和印度。但是在民眾對加密資產的認知度度、參與度上都遙遙領先於中、日、印三國。目前為止韓國持有加密貨幣帳號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600萬,首次超過本國股票投資者的數量。我們要知道韓國總人口數只有5000萬。也就是這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參與幣圈的交易。
03 國民炒幣原因
造成韓國全民炒幣現象的原因有很多。筆者個人認為,除了韓國在加密領域技術上的成熟之外,很多程度上是因為近些年社會結構的變化。失業率、老齡化、人口增長率等問題,已經成為這個屬於的社會的頑疾。基金、股票等傳統投資回報微薄,房地產難以負擔,在人口負增長的情況下,國家養老金體系的長期可持續性也存在疑問。整個社會已經相對固化,幾乎沒有其他創造財富途徑。進而炒幣成了韓國投資者的必選項。
04 對比中國現狀
比對如今韓國社會結構的現狀,中國現狀的表現又如何呢?
在人口結構上來看,雖然韓國已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但是中國也已經處於深度老齡化社會階段。特別是經過幾年的疫情防控,國家養老金體系的可持續性將面臨者更大的挑戰。此外,從近些年中國和韓國的存款利息的相比來看,整體上韓國定期存款利率相對中國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略高。2024年根據中國銀行2024年10月1日發布的個人存款掛牌利率,韓元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2.00%、2.20%、2.30%、2.40%,而人民幣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1.00%、1.05%、1.10%、1.20%,韓國定期存款利率明顯高於中國。今年雖然目前暫無全面的官方整體數據,但是根據黑馬號信息,2025年韓國定期存款年息約1.2%,參考2024年情況,預計韓國定期存款利率仍可能高於中國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
05 頒布法案影響
在這種背景下,韓國投資者,特別是30-50歲之間的投資者。早已將加密資產視為必不可少的金融基礎設施。李在明政府也順勢而為,對加密貨幣採取了寬鬆政策。筆者認為中國政府鬆綁加密貨幣交易也指日可待。那麼決定加密貨幣交易在中國合法發生,中韓兩國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對投機、洗錢、資本外流的擔憂。
韓國政府此次制定的加密貨幣議程,其根本目的就在於防止韓國財產通過USDT或者USDC等以美元計價的數字資產流向國外。今年第一季度,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向海外轉移的數字資產高達600多億美元,其中通過穩定幣流出的佔了47.3%。此次施行的《數字資產基本法》為韓國企業發行與韓元掛鈎的穩定幣構建了監管框架。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進入穩定幣市場的門檻。
那麼推行韓元穩定幣真的可以阻止資本外流嗎?
李在明政府推行韓元穩定比策略,並非行政幹預韓國投資者買賣交易以美元計價的數字資產。而是要武裝本國力量,和USDT和USDC在正面戰場上公開競爭。韓國通過提供其在可編程性、去中心化金融接入、全天候交易上的優勢,且無需進行貨幣兌換,來減少本國投資者對美元穩定幣的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與此同時能將金融基礎設施留在韓國國內,手續費、託管服務等都流向韓國機構,而非Circle或Tether。這是一種行為引導,而非行政上的資本管制,它讓韓元計價的選擇更加便捷,同時將金融運作置於韓國監管之下。
06 對中國的借鑑意義
中國政府基於對資本外流和外匯管制的擔憂,長期以來就加密資產和虛擬資產保持這消極態度。特別是2021年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更是幾乎全盤否定了加密資產交易的合法性。然而通過近幾年的觀望和研究,中國政府的態度也有了微妙的變化,特別是在今年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上,將穩定幣以及數字貨幣合作納入了討論議題。但並非是允許個人隨意參與數字貨幣的投資,而是在合規框架內探索相關技術的應用。
多年前,韓國政府對待這個新型領域,也是採取限制措施,禁止企業、機構和金融公司開設加密貨幣交易所帳戶。不過當時還是允許個人使用經過驗證的實名帳戶進行加密貨幣交易。機構和企業帳戶則是被禁止,銀行也面臨嚴格的合規義務。過了幾年,韓國政府才批准非營利組織和部分公共機構現通過捐贈或扣押獲得的加密貨幣變現,但是必須使用經過驗證的韓元實名交易所帳戶,並設立內部審核委員會。
事物的發展總是需要有個過程。目前總體上,中國對人民幣穩定幣的態度是「內地嚴禁、香港規範試點」,整體基於維護金融主權與穩定的考量,對其進行嚴格監管。具體如下:
-
內地嚴禁 : 根據2021年人民銀行等十部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境外穩定幣如泰達幣(USDT)等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性質一致,不具備法定貨幣地位,相關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這一禁令覆蓋境外穩定幣在境內的全鏈條活動,包括禁止交易、兌換,嚴禁境外交易所向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切斷金融機構與穩定幣業務的連接等。同時,境內企業發行穩定幣也被嚴格禁止,屬於「非法發行代幣票券」,相關業務活動是非法金融活動,為發行活動提供技術支持等中介服務也在禁止之列。
-
香港規範試點 : 香港自2025年8月1日起實施《穩定幣條例》,實行穩定幣發行人牌照制度,要求發行人具備不低於2500萬港元的實繳股本,維持100%高質量流動資產儲備,並接受獨立託管與每日審計。京東幣鏈等企業已進入沙盒測試階段,試點場景涵蓋跨境支付等領域。但香港穩定幣業務設有「境內防火牆」,禁止持牌發行人向內地居民提供服務,其發行的穩定幣也不得在境內流通。
這種「離岸試點、境內嚴管」的模式,既為中國探索穩定幣監管積累經驗,又有效隔離了創新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同時,通過推動數字人民幣國際化等舉措,中國正以主動布局應對全球數字金融競爭,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07 結語
李在明政府此次推出的加密貨幣政策策略,其成效將對全球,尤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亞洲經濟體產生重要影響。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基本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在加密資產領域的政策探索,將始終以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