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CryptoCompound,編譯:Shaw 比特鏈視界
加密領域正在悄然發生一場變革
多年來,質押主要涉及以太坊和權益證明鏈——一種通過鎖定資產來維護網絡安全並賺取收益的方式。但這一概念已發生巨大變化。首先是出現了流動性質押 (liquid staking) ,讓質押者在賺取收益的同時仍能將代幣用於其他用途。然後是出現了再質押 (retaking) ,它將質押的資產轉化為抵押品,同時為多個網絡提供安全保障。
現在,一股新的浪潮正在形成——它可能會重塑比特幣在數字經濟中的作用: 原生比特幣質押和再質押 。
正在發生的並非又一次DeFi實驗,也不是一時興起的收益耕作熱潮。這是比特幣從「價值存儲」轉變為去中心化基礎設施安全與驅動的積極參與者的開始——無需脫離比特幣鏈。
從以太坊到比特幣:質押模式的轉變
流動性質押解決了一個主要的摩擦問題。傳統上,如果你質押了你的代幣(例如ETH或SOL),它們就會變得缺乏流動性——你無法在賺取收益的同時使用或交易它們。像Lido或Rocket Pool這樣的流動性質押協議通過發行流動性質押代幣 (LST)(例如stETH)改變了這一現狀,這些代幣代表你的質押倉位,但仍可在DeFi中使用。
這項創新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功,是因為它實現了收益可組合化。投資者可以同時進行質押、賺取收益、借貸。
再質押則更進一步。你質押的ETH不僅僅是用來保護以太坊網絡,你還可以「再質押」它來幫助保護其他網絡或去中心化服務。作為回報,你將獲得額外的獎勵。EigenLayer成為了這場運動的旗艦,它創造了一個共享安全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協議本質上可以從質押者那裡租用信任。
但關鍵在於: 到目前為止,比特幣基本上被排除在這場革命之外 。
為何比特幣正在進入質押時代
比特幣的設計本身就不是權益證明鏈,而是工作量證明鏈。這意味著你不能像質押ETH那樣「質押」BTC。你可以挖礦,可以持有,可以將其打包到其他鏈上,但你不能原生鎖定它來保障協議安全。
直到最近。
Babylon 、BounceBit等新協議現已支持原生比特幣質押和再質押——無需封裝、橋接或把比特幣移出鏈外。這一進展可能為比特幣持有者、機構託管人和DeFi協議開闢全新的用例。
比特幣原生質押的工作原理
為了理解這一突破,值得研究一下Babylon,這是一種旨在使比特幣的龐大市值發揮效用,同時保持完全無需信任特點的協議。
簡單來說,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
可以將BTC直接鎖定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的定時鎖定保險庫中。
-
鎖定的BTC可作為保護其他權益證明網絡或應用程式的經濟抵押品。
-
該協議確保你的BTC永遠不會離開比特幣網絡——它只是被其他網絡以加密方式引用。
-
你可以從這些網絡中獲得收益,作為提供安全性的補償。
本質上,Babylon將比特幣的經濟影響力輸出到整個加密生態系統的其他部分。
這是一座巧妙的橋梁——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資產轉移,而是擴展安全保障。這使得它比依賴中心化託管機構的封裝型比特幣(如wBTC)更具彈性,風險更低。
2025年6月,Kraken宣布計劃整合Babylon的質押機制,表明機構對該模式充滿信心。這是一個轉折點——屆時交易所、託管機構和基金將能夠提供比特幣收益產品,而無需讓用戶面臨橋接風險或監管灰色地帶。
BounceBit和「BTC再質押」層
雖然Babylon致力於輸出比特幣的安全性,但BounceBi做的事情略有不同——它將比特幣的流動性導入一個專為金融產品構建的EVM兼容環境中。
BounceBit是一個雙代幣再質押鏈,它將比特幣和其原生代幣相結合,以保障網絡安全。用戶可以存入BTC,參與再質押,並直接獲取DeFi收益機會——所有這些都在一個專為比特幣資金設計的系統中實現。
可以將其視為一個CeDeFi(中心化-去中心化)樞紐,面向那些追求收益、流動性和可組合性,但又不想完全脫離比特幣生態系統的比特幣持有者。該鏈集成了RWA(現實世界資產)項目、機構金庫和收益策略。
儘管Babylon和BounceBit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但它們都瞄準同一個目標:讓比特幣變得富有成效——一種能夠產生收益的抵押資產,為去中心化系統提供動力。
為什麼這一敘事至關重要
比特幣佔加密貨幣總市值的50%以上,但大多數比特幣卻處於閒置狀態。持有者——從散戶投資者到數十億美元的企業加密財庫儲備——大多處於被動狀態。相比之下,以太坊上的質押協議已將數十億美元的資金轉化為活躍的經濟引擎。
如果比特幣質押獲得發展動力,它可能會將大量閒置的流動性調動到DeFi和基礎設施經濟中,從而將比特幣的效用擴展到投機之外 。
簡而言之, 比特幣將不再僅僅是「數字黃金」,它將成為一種生產性儲備資產 。
表面之下的風險
這項創新並非毫無風險。事實上,質押和再質押會引入新的技術和經濟風險:
-
罰沒風險 ——當你重新質押時,你同意遵守某些正常運行時間或性能的條件。未能滿足這些條件可能會導致部分抵押品損失。正確評估此類風險非常複雜,尤其是對於比特幣而言。
-
智能合約風險 ——即使你的比特幣留在鏈上,通過加密承諾與鏈下系統交互仍然依賴於協議安全性。這些層級中的漏洞或攻擊可能會導致間接損失。
-
流動性和贖迴風險 ——如果流動性比特幣質押代幣(如LRT)的交易價格低於其比特幣掛鈎價格,用戶可能會在市場壓力下面臨贖回隊列擁堵或脫鉤——這與2022年stETH面臨的問題相同。
-
治理集中 ——與Lido在以太坊流動性質押方面的主導地位一樣,比特幣的質押也可能將權力集中在少數大型驗證者或託管人手中,從而破壞去中心化精神。
-
監管不確定性 ——如果比特幣質押產品產生可預測的收益,一些司法管轄區可能會將其歸類為證券或生息存款,從而觸發合規義務。
關鍵在於,比特幣的品牌建立在信任最小化的基礎上。如果這些模型引入了新的依賴關係,它們就需要從數學和操作上證明,它們不會破壞這一原則。
機構興趣正在升溫
儘管存在風險,機構需求已然形成。持有大量比特幣倉位的資金經理和加密基金渴望找到無需清算或過橋資產即可獲得回報的方法。
Kraken的參與,加上Binance Labs、Polychain和OKX Ventures等公司對Babylon和BounceBit的風險投資,都表明了市場信心的不斷增強。主流託管機構正在探索「質押即服務」模式,這種模式在保證資產安全的同時,還能讓資產處於冷存儲狀態。
如果全球比特幣供應量的1%-2%(約250-500億美元)被質押,那麼這將是一個建立在比特幣信譽基礎上的新的機構級收益市場。
先發優勢
對於投資者和研究人員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不對稱機會。機制複雜,協議尚不成熟,收益來源也尚在形成。但歷史表明,在新的市場周期中,最早獲得關注的敘事——例如 2020年的DeFi或2021年的NFT——往往會創造出巨大的贏家。
這裡的劇本很簡單:
-
關注 比特幣再質押總鎖倉價值(TVL)的增長點 ——Babylon、BounceBit和相關項目。
-
追蹤 交易集成情況 ——機構基礎設施推動採用的速度比零售市場的炒作更快。
-
優先考慮 信任最小化的設計 ,而非高年化收益。目標是長遠發展,而非短期收益。
比特幣的新階段
如果比特幣的再質押成功,它將標誌著一場哲學上的轉變,也標誌著一場金融上的轉變。世界上最安全、最去中心化的資產將開始保護其他網絡——將其閒置的資本轉化為活躍的信任基礎設施。
這可能會模糊比特幣與其他加密生態系統之間的界限,也為比特幣在不犧牲其核心完整性的情況下產生可持續的鏈上收益開闢了一條道路。
這個故事不是關於「比特幣上的DeFi」,而是關於比特幣作為多鏈世界的一種安全抵押品。
最後的思考
加密貨幣的發展始終伴隨著實用性的周期變化。下一個周期的定義或許不僅僅是新的代幣或協議,而是世界上最硬通貨如何成為共享安全和鏈上收益的支柱。
流動性質押重新定義了以太坊。再質押正在重塑證券市場。
如今,比特幣也加入了這場競爭——不是作為局外人,而是作為重量級選手。
如果Babylon、BounceBit及其後續產品被證明是可靠的,那麼閒置比特幣的概念可能會成為過去式。
比特幣不只是存儲價值——它還能賺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