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中旬以來,比特幣的抱團共識開始出現裂痕。一方面,長期投資者陸續獲利了結,致使已實現收益規模持續擴大;另一方面,ETF及上市財庫公司囤積比特幣的步伐明顯放緩,增量資金的流入大幅萎縮。更令人擔憂的是,歷史數據顯示,過去14年中9月是比特幣唯一平均回報率為負的月份,當前資金面疲軟與季節性利空形成共振,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悲觀預期。
從交易層面來看,市場情緒正逐步轉向謹慎。一個直觀的證據是,比特幣25 Delta期權的偏斜度(反映下跌預期與上漲預期的不對稱程度)已達到15%,創下自2023年3月以來的新高,反映出投資者正在積極尋求風險保護,市場對衝需求顯著增加。
與此同時,比特幣財庫公司MSTR也遭遇空頭猛烈打壓,其下跌期權對上漲期權的溢價率已升至8.3%(25 – Delta Put / Call Premium),較52周均值大幅上升11.2%。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18日公司宣布放棄「股價低於2.5倍NAV時不進行ATM增發」的承諾後,當周MSTR的看跌期權交易量環比激增3倍。另一方面,對標MSTR的另一比特幣財庫公司Metaplanet,股價自6月見頂以來跌幅已經腰斬,走勢逐漸與比特幣脫鉤。這些數據表明了市場對比特幣財庫公司的投資熱情正在快速降溫。
然而,比特幣目前仍處於獲利盤兌現-籌碼換手-新平衡建立的良性周期,而非趨勢性轉折。
首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趨勢的形成,往往是一個從量變逐漸累積至質變的過程,其瓦解亦然。只有當抱團陣營中的「叛徒」數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原有趨勢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諸如8月25日這般的無徵兆閃崩,仍需多次重現才能確認為趨勢轉弱的有效信號。更何況當前調整尚未跌破市場平均成本106700——93000-120000的價格區間內堆積了550萬枚比特幣的籌碼牆,調整仍屬於強勢震蕩(跌破106700才屬於弱勢震蕩)。
其次,儘管ETF與上市財庫公司的購買力正逐步減弱,但401(k)養老金投資門檻的放寬和美元貶值周期對衝需求增加有望成為市場新的驅動力。根據2025年第二季度披露的數據,包括威斯康星州投資委員會、密西根州退休系統在內的多家公共養老基金已通過現貨比特幣ETF大幅增加比特幣的配置,其中威斯康星州持有超6億美元的IBIT,而密西根州退休系統更是將其ARKB持倉大幅增加了200%。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挪威政府養老基金也通過增持MicroStrategy、Metaplanet、Coinbase等股票間接擴大了比特幣敞口(約7160枚),較上季度增長83%。這些機構動向顯示,傳統長期資本正系統性接納比特幣作為對抗美元貶值和通脹的戰略資產,其持續流入有望為市場提供更穩定的結構性支撐。
根據TradingView數據,自2024年10月以來,比特幣與黃金整體走勢趨同,但比特幣每一輪的上漲行情均較黃金滯後3–5周。這也解釋了為何本輪黃金率先創出歷史新高,而比特幣並未立即跟進。只要市場對美聯儲貨幣寬鬆和美元貶值的預期保持不變,比特幣後續補漲仍將是大概率事件。
儘管比特幣短期內出現連續大幅下跌的概率較低,但歷史上,周線級別的MACD死叉調整周期通常持續至少10周以上。當前比特幣周線級別調整僅進行4周,從時間維度看仍遠未充分。即便隨著籌碼的不斷集中,比特幣的調整周期呈現收斂態勢,但本輪調整也至少需要6-7周。
相較於比特幣,以太坊當前價格偏離市場平均成本的程度更為顯著,已升至近三年來的高位(活躍實現價格+1標準差)。因此,以太坊的調整周期預計將長於比特幣,可能持續5至10周。鑑於資金流入依然強勁,調整或以溫和方式進行,通過時間換空間,即在4000至4600區間內反覆震蕩。
實際上,加密貨幣歷來在九月份表現疲軟並非偶然,這一趨勢與美股的傳統季節性低迷高度吻合。歷史數據顯示,自1950年以來,標普500指數在九月的平均回報率為負(約-0.5%),是全年中唯一平均收益為負的月份。這一跨市場的關聯性表明,加密貨幣可能同樣受到季節性資金流動與避險情緒的影響,使得九月成為投資者需格外警惕的時期。
近期,美聯儲降息窗口即將開啟之際,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的30年期國債出現大幅下跌,引發市場廣泛擔憂。這一現象表明,投資者對長期通脹持續上行及財政可持續性的憂慮正在迅速發酵。它不僅反映出央行政策獨立性的承壓,也揭示了政府債務規模擴張與利率上升之間可能形成的惡性循環風險。若收益率持續走高,將推高全社會融資成本,抑制經濟復甦動能,並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