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少币圈朋友都有同一个疑问:“不是说降息利好风险资产吗?怎么币圈反而崩了?”
昨晚美联储一宣布降息,很多币友第一时间冲进市场,直接 10 倍百倍,结果早上起来一看爆仓了,一夜回到解放前。
其实,这事儿每轮周期都在上演。降息看起来是利好,但其中的逻辑完全不是这么简单。
利好落地就是利空
币圈的行情,总是涨在预期里,跌在现实中。早在美联储宣布之前,市场就已经在押注“要降息了”,机构、巨鲸、散户纷纷提前进场。等到消息正式落地,主力资金反而会选择砸盘兑现,于是,新闻是利好,行情却变成利空。
一句话总结就是——“利好不是开始,而是结束。”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降息首月,加密市场都走出类似的“假利好行情”。
因为市场真正担心的不是降息,而是:为什么要降息?这意味着经济可能出问题、资金会优先去救实体经济,不一定流向币圈。
降息≠放水,流动性没进来
很多人把降息当成“开水龙头”,但现实里,降息只是一个信号——水龙头开了,可水未必流到你这边。银行不愿放贷,市场资金依旧紧,美国财政部发债吸走流动性,机构更愿意去买美债、黄金,而不是高风险的加密资产,换句话说,钱确实多了,但都没进币圈。降息救经济,不一定救行情。
风险偏好在退潮
降息周期通常出现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利润下滑、就业走弱、市场预期更谨慎。当风险偏好下降时,最先被抛售的,永远是波动最大的资产——比如比特币、以太坊。
所以你会看到:黄金涨、美债涨、美元回流,但币圈跳水。资金在撤离风险,不是在追逐收益。
预期变了,比结果更致命
有时候,暴跌并不是因为这次降息,而是因为——市场发现未来降息可能没那么多了。
比如:“这次降25个基点,但暗示年内不会再降。”市场立刻理解为:宽松周期不如预期激进,于是直接砸盘。币圈的行情,永远由“预期”主导,而不是“事实”。
我们再结合上面的观点分析下昨天的消息:
昨晚美联储如市场所料继续降息行动,降息25基点,同时决定放弃量化紧缩(QT),一个月后结束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的计划。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通胀短期仍有上行压力,就业面临下行风险,目前面临的局面颇具挑战,委员会对12月是否再次降息仍存较大分歧,降息并非板上钉钉。FOMC某些成员认为,是时候暂停一下了。鲍威尔说,较高的关税正推动某些商品类别的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整体通胀上升。
不可否认降息结束缩表都是利好,但对于 12 月的降息已经产生了分歧,其次现在放水的流向依旧还是在美股身上,没有分流出来,可以看到美股连破新高,黄金虽然出现回调但涨势依旧喜人,加密就没机会了吗?当然有得排队,后市可期,短期内依旧还是区间震荡,围绕 3700-4300 做箱体就行了
今天的插针还是得归功于黄毛,啥新闻这里不方便聊,大家去查一下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