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的開始:TikTok五年自救到終點 辦公室安靜如常

作者:鄭可書

最迷人的創業故事往往如此:一個人,一個團隊抓住一個聽上去有點瘋狂的機會,堅持下去,實現無人料想的成功。

TikTok 就是這樣一個故事。2017 年,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出海還只是跟著中國遊客、海外華人做支付和社交。當時抖音剛起步,還遠算不上是巨頭的字節跳進美國市場,用 TikTok 在 Google、Meta 的主場撕開一個裂口。

即便從 2020 年起,三任美國總統以行政令、多輪國會立法逼字節跳動出售 TikTok,這個團隊還是全力投入自己最擅長的事——增長。談判桌上的籌碼說不了話,但只要變大,就有意義。

現在,TikTok 在美國的五年自救走到了終點。

美國時間 9 月 25 日下午,川普籤署行政令,認可了新的 TikTok 美國交易,稱該方案符合國會此前立法,可以在保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保持 TikTok 繼續運營。

行政令稱各方將在美國新設一個合資公司來控制 TikTok 美國應用,包括代碼的運營以及內容審核。字節跳動在合資公司持股不會超過 20%。當地媒體引述白宮消息稱,甲骨文等公司將入股 45%,原字節跳動海外股東將持有剩餘股份。

亦有相關方對我們表示,之後 TikTok 美國的經營將分兩家公司:

· 一個由字節跳動全資控制的美國公司,將繼續負責電商、品牌廣告經營,與國際業務的互聯互通等。

· 白宮所說的新合資公司,會引入外部投資方,字節持股 19.9%。合資公司將負責 TikTok 美國數據安全、內容保障、軟體保障及相關本土業務。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稱這家公司估值為 140 億美元

字節跳動將保留對 TikTok 推薦算法的所有權,將其授權給合資公司使用。

一周前,中美兩國元首舉行通話。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隨後表示尊重企業意願,樂見企業在符合市場規則基礎上做好商業談判,達成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利益平衡的解決方案;希望美方為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字節跳動則在 9 月 20 日發布公告稱,將按照中國法律要求推進相關工作,讓 TikTok 美國公司繼續服務好廣大美國用戶。

川普的新行政令為交易繼續進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但交易框架細則,包括算法授權細節還沒有公布,需要各方最終確認,以及中國政府的批准。 如果交易順利達成,兩家公司在經營中的權力關係也會決定 TikTok 的長期發展。

目前,1 億多美國人,包括六成年輕人使用 TikTok。它的用戶平均每天刷 52 分鐘,是 Instagram 的 1.5 倍。全球範圍,TIkTok 已經是有 16 億月活的巨型平臺。

據 eMarketer 預測,2025 年 TikTok 預期在美國獲得 143 億美元廣告收入。美國是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第一大廣告市場,一個美國人瀏覽數字廣告產生的價值相當於 32 個印度人。這是字節最初從美國開始國際化的原因——只有拿下美國市場,才有充裕的廣告費和英語創作者和矽谷巨頭全球競爭。

TikTok 是全球化時代落幕的一個縮影,它的命運不可避免將決定更多公司對全球營商環境的預期及投入。第一批受影響的人,則是它的創造者以及過去幾年還在努力追逐增長的員工們。

一個平靜的早晨

過去一周,TikTok 交易細節相關新聞不斷,但 TikTok 辦公室都沒什麼波瀾。這次行政令籤署後,一位 TikTok 美國的中國員工說,辦公室裡也沒人討論這件事,大家都在照常工作。

美國時間上周五(9 月 19 日)早晨,中美元首通話後,川普發帖稱,TikTok 交易已獲批准。在美國出差的 TikTok 員工李銘(化名)在微信上看到消息。幾分鐘後,字節跳動微信公眾號發布簡短公告。

字節跳動在 9 月 20 日凌晨發布的公告。

李銘常駐中國,做全球業務,對消息已經有點麻木——過去半年多,川普已經五次發行政令推遲封禁的執行期限。

當天,他來到 TikTok 在當地的辦公室。中午飯點,食堂裡沒什麼人——很多人周五在家辦公。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西海岸的陽光照常曬到空曠的餐桌上。

9 月 19 日,六百公裡外的 TikTok 聖何塞辦公室,氣氛同樣平靜。員工們照常推進工作,只在飯間談論幾句。有人調侃,此時買入甲骨文的股票,或許會大賺一筆 —— 當時就有傳聞稱,甲骨文會參與收購。對於交易,公司照常沒有給任何解釋。普通員工像往常一樣,通過網上的新聞了解動態。

從 2020 年威脅關停,2023 年 TikTok CEO 周受資去華盛頓面對激烈質詢,到去年美國國會立法要求 TikTok 「不賣就禁」,今年年初 TikTok 被關停一天,禁令三次延期,再到如今交易落定,TikTok 在美國的危機已經持續五年。五年間,Google、Meta,以及國內電商競爭對手定向挖人,一批找到更好工作機會的 TikTok 員工離開。

反覆與拖延之下,留下的人早已麻木,他們埋頭工作,關心績效和晉升,適應一輪輪架構和業務調整。

此前已經有十多個國家效仿美國,以國家安全名義禁止政府設備安裝 TikTok。TikTok 交易又往前走了一步。(上下滑動查看)

「每天背著繁重的工作,我們顧不上關心自己控制不了的事。」 一位 TikTok 美國辦公室的中國員工說。多位 TikTok 員工告訴我們,他們的工作時長接近或超過 12 小時,需要與合作方跨時區開會,加班到凌晨一兩點。

TikTok 美國辦公室許多員工及管理層是中國人。他們更關心另一條關於籤證的新聞——也是在 9 月 19 日,川普籤署行政令,將 H-1B 籤證申請費用提高到 10 萬美元。這條政策很快引起恐慌,TikTok 員工們在電梯、在食堂談論。H-1B 由僱主幫助申請,每年全美名額有限,申請人需要抽籤。這是最常見的申請職業移民綠卡的跳板,相關政策直接影響他們能否繼續留在美國。

對於這些在美工作的中國人而言,相比公司被拆分收購,籤證政策的影響更為直接、緊迫。儘管白宮官員很快澄清,該政策不適用於 H-1B 籤證持有者,只有新申請者需要繳納這筆費用,但一些回國探親休假、或在外旅遊的中國人,依然臨時訂機票,趕在周日( 9 月 21 日)政策生效前返回美國,造成入境海關的堵塞。他們調侃,自己是 「H-1B slave」(H-1B 奴隸)。

增長,增長,唯一能做的努力

在我們接觸的 TikTok 員工裡,張越(化名)是為數不多對 1 月 19 日關停事件表現出強烈情緒的人。他先提到 「震驚」,然後是 「虛無」。

張越記得,去年底的 TikTok 全員會上,周受資開場就說,「Users are with us. Facts are with us. Law is with us.」(用戶與我們同在,事實與我們同在,法律與我們同在)。張越當時信了。

今年 1 月 19 日,TikTok 美區停服。恐慌的美國本地同事問他怎麼辦,張越用高管在全員會上 「不會裁員」 的承諾安慰對方,內心則在慶幸,自己負責全球業務,除了美國,還會有其他市場。

數個小時後,美區服務恢復,但此次關停讓張越發覺自己 「幼稚」。他曾以為,沒有證據證明 TikTok 損害美國國家安全,而且有超過 1 億名美國人使用它,這樣一款應用不可能被關停。1 月 19 日以後他覺得,公司創始於中國就會被視為原罪,用招聘更多本地高管、提供更多本地就業、花大筆錢遊說來讓美國政府改變想法,作用微乎其微。

和很多同事一樣,他開始相信,只有高速增長的業務,才有可能拯救 TikTok 。

為了績效,為了晉升,也為了自己的業務存續,TikTok 員工們兢兢業業地維護這款超級產品。 被關停的前幾天,張越看到同事還在銷售 1 月 19 日當天的廣告位。他說,「哥們你真牛」,對方回他,「幹一天是一天」。

增長確實是 TikTok 的唯一生機——綁定更多的利益、有更大的影響力,才能爭取到更大的博弈空間。2023 年以來,TikTok 在應用裡上線群聊等一系列社交功能,並針對低配置手機用戶推出 TikTok Lite,籠絡超過 1 億名美國用戶,支撐起每年百億美元的廣告收入。7000 名員工在 TikTok 美國辦公室工作,超過 20 萬名商家和 10 萬名創作者在 TikTok 上賣貨。

2022 年年末以來,TikTok 電商業務上線,一批國內重點業務線打過硬仗的 90 後高管轉崗 TikTok,包括國內商業化產品負責人周盛、今日頭條總裁陳熙(Kevin Chen)、抖音副總裁支穎等。

美國市場的電商和廣告負責人原先是本土職業經理人,今年都被更換。分管 TikTok 美國直播業務的運營負責人是一位美籍華人,他的直接匯報下屬早先大多是美國人,但在過去一年多幾乎全部變成會講中文的華人。

這些人的轉崗又帶動一批期待做出成績、更快晉升的下屬,特別是抖音電商員工,一同進入 TikTok 工作。

一位知情人士說中國員工之間溝通順暢、高效,共享一套話語體系,「這個事,抖音是這麼做的,那就這麼做」。辦公室裡那些來自 Twitch、 Youtube 的美國員工不懂抖音,想推行美國風格的運營經驗,比如購買音樂會、音樂節的版權,去活動現場做直播。可中國員工認為此舉培養用戶心智太慢,浮於表面,問題的本質在於平臺如何引導創作者成長、經營。隨時可能被關停的 TikTok 不可能像 YouTube 那樣,花十幾年放養出一個龐大生態系統。

「慢慢做是不行的。」 他說。

字節針對美國政府的遊說也沒有停止。今年的遊說團隊共有 41 名成員,他們持續就內容平臺監管議題遊說白宮和參眾兩院。據美國政治捐獻資料庫 OpenSecrets,今年上半年,字節和 TikTok 遊說費用創下歷年新高,達到 283 萬美元;第二季度費用回落到 202 萬美元,低於過去三年的同期水平。

不斷加入的中國員工帶來了效率,也帶來新問題。最突出的一點,是很多人用中文溝通業務。 Business Insider 今年 4 月援引一位 TikTok 工程團隊的美國員工稱,過去 6 個月裡,中國經理與他們直接交談的時間不到 30 分鐘, 內部消息平臺 Lark 上的文檔和群聊最初用中文寫作,會議也用中文進行,這讓本地員工產生理解上的困難。

一位 TikTok 美國的員工說,管理層更迭,往往帶來下面兩層人員的變動,基層員工不斷適應新老闆的做事要求,這是額外的工作負擔。她對比說,幾年前 TikTok 美國團隊的氛圍更偏向 「外企」,更多國內員工轉崗加入之後,美國團隊越來越 「卷」。

自今年起,TikTok 在內部推行英語水平考核,考題內容與現實工作強相關,比如在會議上討論一個特定議題,或解答合作方的疑問。員工可以在系統上做模擬題,每個季度考一次,合格標準大約等於雅思 6.5。成績未達標的員工,會被限制晉升、出差、接觸本地業務。

可惜努力沒有換來好的結果。美國業務交易落定,未來,留在新 TikTok 美國公司的中國員工,要重新適應美國股東不同的運營策略。美國多數網際網路公司喜歡讓產品自然增長,不會組建龐大的運營團隊。Instagram 當年靠著十多人便支撐起了一個千萬用戶的內容社區。Facebook 早年做國際化業務時曾規定不招常春藤精英,在其看來,本地化的核心工作是解決不同國家和地區,用戶在使用產品時遇到的語言翻譯問題。這或許會導致公司的業務、人員調整。TikTok 員工們,也要考慮尋找新的出路。

找其他機會,但並不一定還有機會

「不賣就禁」 法案通過後,一位前 TikTok 中層管理者觀察到,他手下過去習慣用中文溝通工作的中國留學生,開始主動用英語開會。他們希望提高英語水平,好在美國找新工作。

郭欣(化名)是其中一員。她疫情後從美國大學畢業,趕上北美眾多科技公司裁員,投遞數百份簡歷,最後只拿到 TikTok 這唯一的 offer。她已算幸運,身邊有同學收到迪士尼、亞馬遜、Google 的 offer,又被臨時毀約,只能重新找機會。

過去幾年,TikTok 是很多中國留學生留在美國的唯一選擇。一位在美國科技公司工作的人士說,過去兩年,北美就業環境變差,科技公司要麼裁員 —— Meta、Alphabet(Google 母公司)都在 2022 年底、2023 年初裁撤超過 1 萬名員工,其後還在陸續裁員 —— 要麼暫停或減少為外籍員工辦理 PERM(勞工證,美國僱主為外國員工申請綠卡的第一步),只有 TikTok 還在大規模招人,幫員工辦綠卡。

另一位前員工也提到,在美國,除了 TikTok,沒有其他公司能給這麼多非技術崗的中國人發籤證。美國網際網路巨頭佔據著最大消費市場,並且輻射中國以外的幾乎全球市場,錢來得容易,很少做重運營。少數看重運營的公司也更願意招當地人。

幾個月前,郭欣也開始找工作,但並不順利,市場上沒有那麼多空缺崗位。電話裡,她始終冷靜, 說與其抱怨,不如想想解決方法, 「天無絕人之路」。電話最後她才嘆口氣說,「時代的一粒沙,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郭欣想換工作,是因為太累了。她的同事們分散在洛杉磯、西雅圖、聖何塞和紐約的辦公室,還有相當一部分在中國。她中午開始上班,有時凌晨一兩點還在和中國團隊開會。

一位 TikTok 前員工,剛從國內轉崗去聖何塞時非常興奮,希望在矽谷接觸最前沿的信息。可他常常晚上跟中國團隊開會、次日臨近中午才起床,這樣的作息讓他完美錯過社交時間。還有員工把接到家的狗轉送他人,因為根本沒時間遛。

於是,在美國職場評分網站 glassdoor 上,員工們給 TikTok 打出 3.2 的低分,留下諸如 「Byebye personal life」(入職就是跟個人生活告別)的匿名評價。素因加班多、管理嚴而有 「血汗工廠」 之稱的亞馬遜,評分是 3.6。

但 TikTok 「給的錢是真多」。據 glassdoor,在洛杉磯,TikTok 給軟體工程師開出的年薪,是 20 – 31 萬美元,是當地平均數的 1.5 倍。

危機延宕 5 年,有更好選擇的人早已離開。留在 TikTok 美區工作的人,一部分是拿著 L 或 H 籤證來到美國的中國員工,他們通常負責全球業務,美國業務剝離後,還能在其他地區繼續原先工作。還有一部分,是有身份的本地員工,他們大多只負責美國業務。壓力最大的,是那些沒有美國身份但想留下的人。為了降低裁員連帶風險,一些人選擇暫時不帶家人、獨自到美國工作,同時觀望國內的新機會。

程柏(化名)入職 TikTok 前,曾在一家國內手機廠商做出海業務,目睹 2022 年小米被印度政府凍結 48 億元。當時她還不理解這類事件的巨大影響。後來她進入 TikTok ,遇到印尼政府禁止 TikTok 開展電商業務,驚慌的商家找到她問生意該怎麼辦,她才知道,地緣政治能造成多大影響。

有了這些經驗,如今她聊起 「不賣就禁」,已經不再緊張。1 月 19 日 TikTok 美國暫停服務後,她和同事們打賭,是永久關停、還是 30 天內重啟。她贏了一頓飯。

她逐漸接受不確定性是做這行的命運,也相信中國企業出海無法阻擋。但她也問了我,從平臺公司出來,能去哪裡工作?

地緣政治的威力,十多年前就有預兆。2012 年底,美國國會召開聽證會,研究華為在美國做通信設備生意是否危害國家安全。華為積極應對。任正非親自帶領高管分別在深圳、香港接待了前美國總統卡特和一眾美國議員。華為美國公司花了上百萬美元聘請律師遊說,一位高級副總裁前往國會作證。結果雖然沒有明確證據,但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依然裁定,華為對美國網絡設施構成安全威脅。

那次聽證會上,一位議員講出了衝突的根本:只要有威脅的可能,國會就得做出反應,「不能像 9/11 那樣,等威脅成真再反應。」 華為、TikTok 的遭遇都是基於這個假設。

2020 年,我們在 TikTok 美國遊說的文章最後寫道。TikTok 是一個實驗樣本——兩個有諸多差異的社會,還能維持何種程度的商業合作。現在結果已經到來。

幾個月前,張越從 TikTok 離開了。TikTok 要求員工更頻繁地去美國出差,而他孩子剛出世。他想起九年前,自己在美國留學。那時一些美國人聽說他來自中國,還會豎起大拇指說 「中國很強大」。那年,川普第一次競選總統,來張越的學校演講,站在一排美國國旗前呼喊,「我們要建牆,誰來買單?」 看熱鬧的張越混在舉著 「讓美國再次偉大」 標語的人群裡,一起揮舞拳頭,「Mexican!Mexican! 」(墨西哥人!墨西哥人!) 。

九年後,川普第二次就任總統。這次他不只要建一座牆,而要徹底撼動過去數十年,很大程度上由美國主導建立的國際運作方式。全球貿易戰、TikTok 交易,只是開始。

  • Related Posts

    Multicoin:DoubleZero和去中心化物理網絡層

    作者:Kyle Samani,Multicoin Capit…

    高盛主管與分析師談宏觀與加密:穩定幣應用支撐美元

    整理:比特鏈視界 TOKEN 2049新加坡站活動今日舉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You Missed

    一份給傳統金融人的Meme幣拆解報告

    • By jakiro
    • 6 10 月, 2025
    • 1 views
    一份給傳統金融人的Meme幣拆解報告

    Arthur Hayes:法國赤字、歐洲央行與比特幣

    • By jakiro
    • 5 10 月, 2025
    • 4 views
    Arthur Hayes:法國赤字、歐洲央行與比特幣

    Galaxy:SEC不對DoubleZero採取行動 對行業有何意義

    • By jakiro
    • 5 10 月, 2025
    • 4 views
    Galaxy:SEC不對DoubleZero採取行動 對行業有何意義

    Coinbase:看漲10月加密市場

    • By jakiro
    • 5 10 月, 2025
    • 4 views
    Coinbase:看漲10月加密市場

    Grayscale:加密市場可能正在走向新的高點

    • By jakiro
    • 3 10 月, 2025
    • 7 views
    Grayscale:加密市場可能正在走向新的高點

    Multicoin:DoubleZero和去中心化物理網絡層

    • By jakiro
    • 2 10 月, 2025
    • 7 views
    Multicoin:DoubleZero和去中心化物理網絡層
    Home
    News
    Schoo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