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shisilu,來源:okx
Pectra 是以太坊 Dencun 後的首次重大升級,涵蓋布拉格執行層硬分叉和 Electra 共識層更新,集成史上最多的11項EIP,顯著提升驗證者靈活性、網絡擴展性和執行效率。隨著以太坊主網 Pectra 硬分叉預計於 2025年5月7日 正式激活,帳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的「終極形態」—— EIP-7702,也正式走入大眾視野!
如果還有什麼 EVM 系的 Web3 錢包不支持 EIP-7702,那麼毫無疑問,等於他放棄了以太坊整個生態與用戶。這就是 Vitalik 與EF 的決心,也是潘多拉魔盒即將揭開的序幕!當前,為支持以太坊生態,OKX Wallet 已率先支持以太坊最新帳戶抽象標準 EIP-7702,並為願意嘗鮮的用戶開啟官方入口,大家可以通過【OKX Wallet首頁功能區-More -7702升級】進行升級,體驗安全專業的EIP-7702。溫馨提示:大家可按需選擇升級並體驗,不升級也不會影響現有生態與應用的正常使用。為保障資產安全,務必通過官方渠道操作,謹防釣魚連結與惡意網站,避免資產遭受風險。
請跟隨本文,全面了解帳戶抽象的演進歷史、EIP-7702帶來的用戶價值與市場改變、以及其中潛藏暗處的危險。
概述
-
本文涉及代碼位於 okx/js-wallet-sdk ,OKX Wallet 所使用的 EIP-7702 SDK實現,均對社區夥伴開源開放。
-
EIP-7702 新增了一種交易類型,讓普通EOA可以設置某個合約地址為其邏輯代理合約。
-
EIP-7702 會由於「成本優勢」以及「靈活性」而全面繼承並超越 ERC-4337 多年構建的生態。
-
EIP-7702 對普通用戶也是隱形風險,即使用戶不做升級,在特定場景也會引發交易失敗或者安全資損風險。
-
EIP-7702 將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當用戶主體發生合約化遷移,市場應用也會隨之演進,Gas 抽象、家庭分級帳戶等等期盼已久的絲滑體驗將引領十億人,低成本進入Web3世界。
-
對於交易所、DApp 而言,應用上 EIP-7702 的特性將帶來50%以上的成本縮減,進而全面擁抱合約帳戶時代。
帳戶為什麼要抽象?
很難想像,帳號抽象的願景甚至要早於以太坊本身。
在這次 HK Web3 嘉年華中,Vitalik多次強調現在通過多籤(Multi-sig)、帳戶抽象、ZK Email 等一系列方案,以太坊已完成「iPhone時刻」目標的50%。
是快是慢,是樂觀還是局限?且讓我們深入底層,看看AA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影響力!畢竟,經過10年的長跑,Vitalik 終於迎來了AA領域他夢寐以求的終局,為23年繪製的以太坊路線圖進度條,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帳戶抽象,到底是為了什麼?
其實,本質解決的是產權分離的問題,因為目前 EOA(Externally Owned Account 外部帳戶)的所有權和籤名權其實上是同一個體單位持有的(都依賴私鑰進行任何指令的控制),其根源來自以太坊的交易結構,其實以太坊的標準交易裡是沒有 From 方的,執行時是通過其 VRS 參數(即用戶籤名)反解析出 From 地址。
而且以太坊作為「世界級狀態機」的設計,完全依賴交易去實現鏈上狀態的變更,結合由於無法指定 From 方,則讓交易的執行權限與最高所有權耦合在一起。
這就是 EOA 雖然簡單易懂,但使用不便的一系列問題之根源:
-
私鑰難保護:用戶失去私鑰(遺失、黑客攻擊、量子破解)就意味著失去所有資產。
-
籤名算法少,不同籤名算法帶來不同的性能損耗,乃至於鏈上存儲的成本。
-
籤名權限高,EOA 原生的私鑰有這一切的權利。
-
複雜交易的手續費高,手續費只能通過 ETH 支付,任意交易,單一的操作都需要至少 21000 的基礎費用。
-
交易無隱私,即使曾經有Circle提出的機密 ERC-20 協議,但並未成為主流。
歸根究底,如今的區塊鏈世界,對出入其中的用戶太過於複雜了,用戶需要理解Gas price、Gas limit、事務阻塞(Nonce 順序)這些概念,對常規用戶隱藏掉複雜的信息,這就是 EIP-7702 最終要解決的問題。
ERC-4337以及EIP-7702的核心區別?
圍繞AA為目標,其實有十餘種不同提案,筆者此前已有探究。其實整體梳理下來,本質是兩種路線:
路線一:讓 EOA 地址驅動 CA 地址
ERC-4337 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一句話總結是:提出新的事務對象 UserOperation,用戶將此對象發送到內存池中,以 bundlers 的形式,批量打包指令,通過交付合約來逐個執行交易事務。本質上是把底層的交易與帳戶運作拉到合約層面執行。
執行原理如下圖:
通過 bundler 這個角色,可以說這套方案對於批量交易、免gas、籤名算法少等等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但是他解決不了的是複雜度與用戶交易成本,以及bundler 和 EntryPoint 的單點故障風險。
因為一旦用戶遷移到了 ERC-4337 ,那麼即使是上圖中 user2 的需求,只是做一筆 Transfer 的交易,那麼用戶交易手續費也對比 EOA 而言是翻了一倍。
從 CA 以及 EOA 的最新用戶量數據可以看出來,就算有的用戶是個高端玩家,非常依賴於鏈上 CA 為主體的各類操作,批量 Call 等,但是如果這樣為何不直接用普通CA呢?
源於 bundler 的設計,讓他可以避免硬分叉級別的升級,直接在應用層上推出,但 ERC-4337 也帶來了翻倍的成本支出單點故障風險,以及用戶也失去了 EOA 原有的靈活性。所以面對多元的用戶需求,顯然當前市場的用戶並不那麼青睞於ERC-4337 的方案,發展2年以來整體趨勢下跌顯著,即使巔峰用戶數量面對以太坊 300M 的獨立地址地址數而言,相隔甚遠。
當然我們不是在苛責ERC-4337的不足,而是伴隨其發展,在其上發展的 Paymaster、Gas 抽象等角色和概念,其實也在 EIP-7702 中再一次得到應用。
筆者認為,任何行業的發展,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從過往的興衰中,能夠發現規律與總結經驗。
路線二:讓 EOA 地址變為 CA 地址
其實早在2015年11月,Vitalik 就提出 EIP-101,以合約作為帳戶的新結構。將地址改為只有代碼和存儲空間,改變手續費支持由 ERC20 支付,通過預編譯合約將原生代幣改為類 ERC20 來存餘額(可具備代扣授權等功能)。在2018年01月,又有 EIP-859 方案,核心作用是如果出現了若交易方合約未部署,則使用交易附帶 code 參數執行合約錢包部署。最終,從 EIP-3074 的方案中,進一步推演出的 EIP-7702 ,最終納入以太坊主網!
EIP-7702 的理念與效果其實很簡單,它通過新的交易類型來完成初始化,在後續用戶可以允許 EOA 在單筆交易中臨時的、可選的具備智能合約的功能,進而支持業務上進行批量交易、無 Gas 交易和自定義權限管理等,其中最關鍵的能力,就是讓用戶具有了臨時與可選的空間。
並且多人可以共享同一個邏輯合約,進而大幅度降低用戶遷移的成本,用戶要完成 EIP-7702 的設置,只需要 8W的 Gas,大概是 0.06 美金,而要再次設置新的合約或者取消設置邏輯合約,則只需要 4W Gas。
完成設置後,就可以顯著會在批量交易的時候,帶來用戶大幅度的 gas 優化,看下表格:
當然你可能會覺得,有必要做兩次,甚至六次 Token Transfer 嗎?
常規用戶已經習慣一次交易做一件事情的情況下,看似場景不多,但是在類似 Web3 Game、Web3 Pay 此類多元化應用場景中,其實會很經常出現,比如同時用銅幣(遊戲內產生貨幣)和銀幣(用戶充值貨幣)一起消費的情況。或者說參加某種活動,同時消耗 NFT 門票以及入場費。
就算我們不去遐想複雜的場景,回歸如今鏈上最主流的 Swap 需求,同樣也有 approve 與 Transfer 批量的需求。甚至,如今可以做一個小工具,簡單的幫用戶快速的刪除其已經無用的 approve 授權。效果很容易對比出來,顯然,成本可以直接減少 40%左右。
EIP-7702的核心原理
要探究為何有這樣效果,就要回歸他的原理,其實他的核心就是2個邏輯,分為用戶設置環節以及日常使用環節
設置邏輯合約環節
核心流程如下:
-
第一步:籤名授權,通過原始EOA的私鑰,籤署一個特殊的哈希字符串,內容是通過編碼了 chain_id, address, nonce 構成的,這裡 Address 就是最終要設置的邏輯合約的地址,而 Nonce 則是確保交易不被重放的策略。
-
第二步:籤名交易,有了第一步的授權信息後,任何人均可以再構建出一筆類型為4 的交易,可以包含多個授權信息,一次性為多個地址統一進行授權設置。
-
第三步:廣播上鏈,那麼在交易處理完內部 Authorization 的時候,邏輯合約就已然生效。
這裡還有更多技術上細節的地方,可以參考: okx 開源js sdk的實現 ,來看到底層數據編碼的過程。當然,這套方案,其實亦有隱藏一些安全的隱患和複雜性,我們下文會詳細的講述。
執行邏輯合約環節
當你完成了設置,那麼當任何交易 To 地址指向你的時候,那將會和調用智能合約一樣,系統會將你原本設置的邏輯合約的代碼,「加載」到你當前 EOA 的狀態中去執行其邏輯。
同樣我們用2個場景來查看:
第一種,你自己來調用你自己
假如你設置的是如 OKX 7702 Smart Contract 合約一樣具有高度安全以及自定義控制能力,那麼你可以通過提前編寫好的calldata指定,讓你當前的操作一次性完成多重指令。比如你可以同時完成 Approve+Transfer,也可以同時完成Approve+Swap。
千萬別小瞧,在目前總計 27 億筆以太坊交易中,Approve 大概為 75 M 筆,按每筆 8W Gas計算,則有 46W 個ETH消耗,按1700美金的 ETH 市價計算,則是接近8億美金。
第二種,別人來調用你
曾經以太坊不存在別人調用 EOA 地址的情況,但是現在你就是一個萬能的合約,完全可以自定義,你可以開闢子帳戶分權限,也可以給與少數 Paymaster 設置白名單,許可 DApp 的指定帳戶,來代替你發起一些交易,從而完全免除傳統區塊鏈應用中需要反覆彈出籤名的窘境。
多麼強大的能力啊!所以這也是幾乎全部主流的錢包:OKX Wallet、Metamask ,WalletConnect,Biconomy,BaseWallet,Rhinestone,ZeroDev,TrustWallet,Safe等相關團隊的都在快速響應支持的原因。
EIP-7702是帳戶抽象的終局嗎?
是的,因為這一次用戶會選他!
並不是EOA不夠好,客觀講,EOA簡潔明了,簡單安全。但是在本次布拉格升級,引入 EIP-7702 之後的 EOA 會更好。因為成本,因為體驗。在賈伯斯從牛仔褲口袋裡掏出iPhone時,那些體驗都是用戶一開始沒有想到,還能這麼玩的。
帳戶抽象,其實是很多鏈都在探索以及積極嘗試的領域。比如:
-
Starknet,作為 ZK-Rollup(Layer 2),其默認帳戶都是合約帳戶,並沒有EOA。
-
zkSync Era,使用 AA 帳戶是默認的方式,並且還無需 Bundler 的繁雜環節。
-
Nervos CKB,類似 UTXO 模型,但是他也同樣許可所有帳戶可以自定義所用驗證器,剝離可持有與控制權。
-
Aptos / Sui,作為 Move 系 Layer1 中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不是 EVM 模式的AA,但也同樣具備帳戶自定義的能力,許可模塊化籤名、多重驗證等等。
-
而EVM的 Linea / Base / Mantle/ Polygon / Arbitrum / Optimism,這些相關生態,不僅已經通過 ERC4337 完成 AA 的支持,也幾乎都會與 ethereum 主網一樣,後續跟進 EIP-7702 的升級。
而錢包和AA相關領域的基礎設施,則更全面的在為EIP-7702做鋪墊。
其從 EIP-7702 的核心體驗優化:批量交易、Gas 抽象(即 Gasless 等免gas方案)、帳戶託管,這些類似 Coinbase、Metamask、Biconomy、Zerodev、Rhinestone、Ithaca 等服務商都全面支持。
而這些也都是從 ERC-4337 的時代進一步完成的適配,這也是 EIP-7702 的一大優勢,最終帳戶主體是一個即屬於 EOA 又屬於 CA 的形態,那麼大量曾經圍繞AA 的基礎設施都可以遷移適配。
現在不妨我們用一張表格去體現 EOA、ERC-4337、EIP-7702 之間的最終效果層差異。
客觀講以太坊體系有遠比其他鏈更沉重的歷史包袱,這是近期社區聲音反對 Vitalik 改動 EVM 虛擬機的原因,也是早期不得不選擇 ERC-4337 的原因,但是一旦有了更好的選擇(EIP-7702)可以實現兼容歷史包袱與優秀成本優化,用戶也就迎來了「 iPhone 時刻」。
伴隨底層形態的轉變,衍生的形態還可以進一步遐想,比如
-
用戶可以實現使用 Passkey 或者 Google Account 來控制錢包。實現限定條件免籤等體驗功能。
-
用戶可以通過設置 ZKEmail 等方式,實現 Recovery 能力,實現找回私鑰的功能。
-
對於鏈上操作大戶,伴隨多筆交易集成在1筆裡,可以大幅降低區塊等待時間,讓鏈上 Swap 更快一步,以及通過連續交易,降低交易失敗的風險。
時間對用戶的體驗影響巨大,作為整個區塊鏈世界裡共識體系排名第二(僅次於 BTC )的 ETH,他無法像BSC一樣,隨意的就將區塊時間從 3s 縮減為 1.5s 的方式,去提升用戶體驗,那麼基於 EIP-7702 的錢包工具,則用戶體驗最重要的橋梁。
所以在結合前面我們對其底層的討論,可以說 EIP-7702 是帳戶抽象的終極形態!
不過,要是說未來用戶全面都使用其實也並不大可能,因為他本身的應用需要謹慎,融入複雜智能之後,其實帶來的安全風險也並不在少數,有些攻擊方式甚至非常的隱晦。因此,2025年5月7日,以太坊布拉格升級激活之後,用戶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真正安全的錢包,用技術上的專業來保駕護航。
終局之戰結束了嗎?
沒有。
確實,Pectra 是以太坊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一次升級,涵蓋有11項 EIP,數量為歷史之最!並且 EIP-7702 的諸多好處,我們都看在眼裡,也通過上文的原理和數據給出了判斷。
但是也正是在用戶參與選擇之後,市場將會迎來混亂之戰。
AA 的生態系統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已逐漸顯現出碎片化的趨勢,其中從框架上定義帳戶抽象的 EIP,已經有 ERC-4337、ERC-6900、ERC-7579 等接口標準,但不同實現方案之間在用戶體驗、接口規範和行為預期上存在明顯差異。不同的錢包實現方案都聚焦於相似的應用場景和有限的核心功能,但各自採用了不兼容的設計假設和實現邏輯。
一個最典型的隱藏性問題,就是存儲的紊亂。
在 EIP-7702 的推出後, EOA 帳戶下的存儲空間變得可以被合約使用,並且該存儲空間並非由單一合約獨佔,而是可能被多個智能帳戶提供方共同切換著使用。
當用戶發起「切換代理合約(re-delegation)」操作時,原有的帳戶合約會被新的合約替換。然而,舊合約寫入的狀態數據不會隨之被清除,仍然保留在該EOA的存儲中。這意味著新的代理合約可以訪問甚至修改舊合約寫入的存儲數據,也就引入了「 存儲汙染 」的風險,可能干擾甚至破壞當前合約的執行邏輯。
雖然,社區中已經出現了多種方案,例如通過 namespace 對存儲進行隔離(ERC-7201),以減少存儲混亂帶來的影響。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案,目前生態中仍缺乏強制性的統一規範,來確保 nonce 的唯一性與安全性。
還有一個典型問題,就是執行標準的紊亂。
正如這篇文章中所揭示的那樣:《 從碎片化走向統一:智能帳戶標準化的必要性 》
如今: Safe 、 Biconomy 和 ZeroDev 都分別實現了各自版本的批量調用功能,但三者的函數命名、接口參數和結果處理方式均不相同。其中,ZeroDev 考慮了批量調用失敗的情況,而 Safe 和 Biconomy 並未處理此類場景。
行業的標準「各自為政」的做法,必然也就帶來了混亂之戰。而用戶、dApp、開發者都是其中的受害者。所以,EIP-7702 的推出,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更是建立智能帳戶通用基礎設施的契機。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構共識」的窗口期,推動整個 Web3 錢包生態從功能多樣走向結構統一,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EIP-7702 激活後,必備的三大安全理解
現在,讓我們切換不同的視角,從用戶、從DApp、從交易所等等組織,綜合來看這套系統,如何影響我們,他會帶來機遇,也會帶來風險,只有了解風險,也才能更完美的享用這套系統帶來的福利。
Eip-7702很複雜我不升級可以嗎?
當然,你可以選擇不主動升級,但是有一個風險您需要知道,在布拉格升級之後,您的一筆消息籤名,有可能在不經意之間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確實 EIP-7702有強釣魚風險,因為其 Authorization 的參數是由:address、nonce、chainid 構成的,如果其中的chanid是0,則該籤名授權可以在任意鏈在滿足 nonce 的情況下也生效。
通過 OKX 開源的籤名SDK裡關於 7702 流程的具體實現方式,可以看到,為了符合該標準,所以用戶最終籤署的是一個哈希值:0xabc,其計算方式如下:
其中 keccak 就是以太坊上主流的哈希算法,特點是任意長度的數據都可以算出一個固定 32 字節的長度結果。而 rlp 則是一套信息編碼方式,最後其中的 Magic 則是個固定值。
但是由於最終產生的結果,畢竟是一個看不懂具體內容的哈希值,所以其實用戶如果草率的去籤署一個消息,並且別人也可以攜帶你的授權上鏈生效,那麼就會不知覺被設置上 code,從而引發 0day 級別攻擊事件。並且由於 set code 是強制性的,所以你也不能認為自己曾經設置過安全的合約,就不會被替換掉。
所以安全的錢包都會禁止用戶去籤署一個任意的哈希值,這點之前也是(因為哈希值也有可能代表一筆普通交易)。
如果誤升級有風險的合約,如何保護自己?
這個風險也很常見,畢竟無法確保自己完全不會被釣魚。
要防護這個問題,則要先知道一個技術背景是,以太坊系統中交易是需要按照 nonce 順序,只有保持連續,才能被鏈上承認。
因此也就存在2種攻擊方式。
第一種情況是,黑客盜取的是您當前地址下一個 nonce 值,進行籤署的 Authorization ,那麼處理也很簡單,如果您受到了攻擊,請快速的採用可以自定義 Gasfee 的 wallet,比如 OKX Wallet 或者其他安全的錢包,快速將 ETH 轉移(到其他安全的你的其他地址即可)。這個舉動一方面可以轉移 ETH 層面資金,另一層面可以替換當有效的 nonce 值,從而讓黑客手裡的失效。
第二種情況是,黑客盜取的,可能是後續某個 nonce 值,那麼有可能您當前進行這次 Transfer,反而促成了黑客手裡的 Authorization 變成有效。由於你不確定 nonce 到底是什麼,那麼其實任何操作都不能導致絕對的安全。只能儘快轉移資產來保護自己了。
這麼看來,好像EIP-7702更危險了?其實不然!
對於區塊鏈這樣,真正讓用戶主權回歸到用戶私鑰所有的系統中,任何時候亂籤名都會導致資金損失,但是這裡的關鍵是,拋開大額用戶被定向盯著投毒的情況之外,多數是因為用戶得經常重要的私鑰拿著用,才會有風險。
如果你已然通過AA,實現了家庭帳戶和個人子帳戶的總和功能,並且對每個子帳戶設定了了可用的額度,那麼基本你的主帳戶只需要在修改系統級別設置的時候,才需要喚起,而常規日常使用,只需要小帳戶來解決。
為什麼升級後有些常見的交易失敗了?
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不支持 EIP-7702 的錢包工具中。
首先補充一個技術背景,以太坊上合約調用過程中,首先會判斷用戶當前地址的 code 欄位,如果存在內容,就會走一遍其默認接受的函數來執行對應的邏輯。
基於此,那麼對我們普通用戶而言表現上就會是,如果我完成了 EIP-7702 的合約設置,那麼基本都會有默認接受函數的功能,則任意一筆普通的 ETH Transfer 交易,都會執行一些合約邏輯,從而增加整體的 Gas use。如果你普通交易設置的 Gas Limit 為 21000,那麼自然就會失敗了。
同理,由於很多NFT項目都會檢測接收方地址是否是黑洞地址(即無法轉出資產的地址)從而禁止交易,所以如果你的接受函數處理不當,也會導致 ERC20、ERC721 的資產無法接受而損失。
對此,建議通過明確支持 EIP-7702 的錢包進行設置,或者使用備受安全審計和用戶承認的邏輯合約,比如: https://github.com/okx/wallet-core
以太坊主網 Pectra 還有什麼改變?
市面上有不少聲音認為,以太坊似乎迷失了?為什麼很多的升級對用戶並沒有關係?真的是這樣嗎?不妨讓我們去看看本次升級其他的EIP來尋找答案。陳然,EIP-7702是用戶可以感受到的最大升級變化,但是其他還有10個EIP,則在不同維度為以太坊生態帶來改變。
首先是密碼學支持上。通過EIP-2537,引入了BLS12-381橢圓曲線的預編譯操作,可優化BLS籤名驗證等複雜加密操作,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120+ 位安全性)和計算效率(Gas優化)。
而質押場景則有多項優化點。客觀說,質押確實需要優化,一直以來以太坊的驗證者集群增長迅猛,已經有近百萬的驗證者質押地址。這是由於 MAX_EFFECTIVE_BALANCE 被限制為32 ETH,節點運營者需要創建多個驗證者帳戶來管理較大的質押資產,這導致了大量「冗餘驗證者」的存在。所以通過EIP-7251 提升了最大上限,那對於lido那些聚合質押協議,就可以減少控制帳戶的數量,減少系統的複雜度,但這可能會加劇去中心化問題,使ETH質押市場更加集中化。
本次升級後,可以讓更大規模的節點運營者合併多個驗證者帳戶,同時也為小型驗證者帶來更多靈活性,例如可以通過複利收益積累或更靈活的質押增量來增加收益。這點非常重要,原本32ETH達成之後,如果你新產生10個ETH的收益,那其實你不會繼續拿去ETH質押的,因為你還需要湊到32個,才能開啟新的帳戶。但是這次更新之後,你就可以直接質押42個ETH。那麼顯然你的複利收益就又可以回到ETH體系中,有用戶體驗的便捷性,更有某種降低ETH流動性的伏筆。
最後就是對L2生態的大幅優化。以太坊始終堅定的走在L2生態共同體的路上。其他的SVM系和MOVE系,本質上還在發展自己的L1,甚至於探索其上的L2還有一定矛盾和衝突,根源還是這些鏈的高性能也相對不那麼依賴於去做L2。
為了鼓勵更多L2高效率的與以太坊主網的交互,所以通過 EIP-7623 把交易中的 calldata 的 gas 費用,直接從從每字節 4/16 gas 提高到 10/40 gas,這是倒逼L2不要用 calldata,而是多使用 Blob。
還通過EIP-7691,增加塊中的 blob 的容量,從而支持更大規模的 L2 存儲空間,在之前坎昆升級中,有兩個代表blob 的核心參數 target 和 max ,用來表示每個塊的目標 blob 數量和每個塊的最大 blob 數量。
坎昆是3和6,現在布拉格之後,參數變成6和9,總之就是擴容了。
所以以太坊是通過 L2 的 TPS 來做到以太坊本身的提升,雖然其中問題也有很多,流動性分散、跨鏈複雜性、緊急逃生容量等等。因此,目前的 Pectra 升級中,以太坊在給L2增加「高速公路」,但後續如何解決「車流管理」和「不同高速的收費標準」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窺見未來
本文洋洋灑灑接近萬字,我們從帳戶抽象的發展根源開始,到ERC-4337以及EIP-7702所代表的兩種路線以及對比,接著深入EIP-7702的原理與機制,分析其對用戶主流場景的優缺以及調整效果。
筆者認為,「Not your keys, Not your money」 這是一個偉大的理念,EIP-7702並非是顛覆他,而是另一種維度的補全和完善,讓其兼備主權與易用性。正如以太坊基金會研究員 Yoav Weiss 所言,「下一個十億用戶不會在紙上寫 12 個字。」
然後通過兩者的對比,可以說他對 ERC-4337 有著顯著的優化,給與用戶空間和靈活性,從而更容易在後續的市場被用戶承認,並且使用起來,一旦用戶開始採用 CA 為鏈上主體,複雜交易類型就將大量湧現在EVM系鏈上。
由此,我們窺見未來的影子伴隨著底層帳戶主體、交易類型的豐富,很多曾經卡脖子的應用體驗問題,也將隨之而解,不再強行要求用戶必須去理解 Nonce、Gas 等等邏輯,而統一由錢包等入口服務工具提供簡化的處理。
雖然面臨行業級別多元性,帶來一定程度的接口標準、存儲空間的紊亂,但筆者也同樣樂觀的看到,越是有價值的亂局,就越是能殺出一條統一的標準,去中心化的多元博弈,會最終反過來促進行業的發展。也正是因此,所以EIP-7702上線後,並不會馬上引爆以太坊上的生態,因為他是一個螺旋上升的技術底層升級,往往此類升級,會領先於市場應用2-3年的時間,留待給應用層逐漸發酵。
並且,從本次升級起,用戶的安全將會更加的依賴於入口工具層的服務質量,開源開放是帶給用戶安全感的重要一步,因此 OKX Wallet 本次所集成的 EIP-7702 底層 SDK 實現也 開源開放 ,公開接受社區與市場的考驗,也有眾多保持開放性的錢包在自託管的路上越走越遠,用開源的公平性給與用戶絕對的自主權。
最後,回到過 Pectra 升級本身,我們可以再次看到以太坊對未來方向的思考與堅持,如今L2大戰略步入穩定執行期,以太坊的路線圖在過去十年中在細節上發生了許多變化, 但核心目標始終出人意料地保持一致:希望擁有一個安全且去中心化的綠色(POS)的區塊鏈,既具備高擴展性,又易於驗證。而 EIP-7702 等有效提升用戶體驗的AA提案從硬分叉中引入,則代表了以太坊始終在探索,如何在保證去中心化的同時提升多鏈之間的競爭力(即使面對強如Solana 等新一代公鏈的競爭中),以及如何成為理想中的超級計算機!
參考資料:
-
https://github.com/okx/js-wallet-sdk
-
https://github.com/ethereum/EIPs/blob/master/EIPS/eip-7702.md
-
https://www.okx.com/zh-hans/learn/smart-account-standardization
-
https://mp.weixin.qq.com/s/WjpPNKEVlxlCSz1WyHH4tw
-
https://vitalik.eth.limo/general/2024/12/03/wallets.html
-
https://metamask.io/news/account-abstraction-past-present-future
關於「OKX研究院」
「OKX研究院」專欄立足機構級研究視角、聚焦加密行業的現象級熱點、創新應用以及技術發展前沿,通過數據分析、鏈上行為和跨市場聯動分析等方法,揭示市場動態背後的核心原因和潛在影響,旨在促進行業內部的知識分享、思想碰撞和深度探討,助力生態加密的健康發展。